日照沙河崖村:把美丽乡村变成“聚宝盆”

日照沙河崖村:把美丽乡村变成“聚宝盆”

一年一度秋霜染,黄金遍地银杏园。

秋日,漫步在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莒县浮来山街道沙河崖村,恍如“闯”入一片缤纷花园,诗里的田园美景在这里变为现实。

银杏环抱的美丽村庄绚丽迷人,统一规划的农家小院整齐排列,门前栽植的花草苗木生机盎然,鲜艳亮丽的墙体彩绘形象生动……

然而放眼十多年前,这里却还是一番迥异的景象。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还是老房子,小巷曲折坎坷,村内草垛、街巷垃圾随处可见。”忆起过去,沙河崖村党支部书记朱京忠皱起了眉头。

逢难处,则思变。

“由于村里的居住环境不好,导致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不高,村‘两委’成员们就想着能不能从宅基地这里突破一下。”

说干就干!

“当时,为了尽快推进旧村改造,班子成员们就挨家挨户去征集意见。盖楼房还是盖平房?原址翻建还是移址搬迁?村民们的意见被一一汇总了上来。”

就这样,在遵循民意的前提下,沙河崖村决定在原址上翻建平房。

三年的时间,14排统一样式、崭新明亮的瓦房拔地而起,从“有居”变“优居”,村民们如愿以偿圆了“安居梦”。

旧房换新房,小房变大房。王京国切身体会到这种变化带来的好处。

“以前我在村里养猪,粪污堆积、臭气熏天,不光影响自己,也影响了周围环境。”说话间,王京国连连摇头。

“自从村子原址翻建后,我们就将养殖场搬到了村北,现在这里各种设备都很齐全,听得见猪叫、却闻不到臭味,看得见猪舍、却见不到猪粪咯!”

让居住环境整洁舒适、乡村生态洁美净绿,光靠翻新房屋远远不够,还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近年来,沙河崖村把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开启了一场又一场的美丽嬗变。

睡醒午觉,高振江就和往常一样在大街小巷里忙活了起来。

“我干巷长已经好几年了,每天就穿行在村子里,看看有没有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的现象。”

“除了我们巷长以外,村里还雇上了专职卫生员,现在‘巷比巷、户比户,垃圾不落地’早已成为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了!”

顺着街巷再往里走,崔卫纳正拿着剪刀对门前的月季花修枝剪叶。

“来来来,快到屋里坐!看我院里这些花漂亮吧?自打创建‘美丽庭院’以来,我们这些家庭主妇每天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不光心情舒畅,每月评选还能兑换奖品嘞!”

“面”上,旧村改造带来日新月异;“线”上,街巷整治实现攻坚突破;“点”上,“美丽庭院”开花结果。

为打赢生态振兴这场“攻坚战”,沙河崖村还投入了100多万元,对村里墙皮进行喷刷和美化,对道路进行硬化和造型,对污水沟进行管道式改造……

如今,“上面亮化、下面绿化硬化、两边有文化”正成为沙河崖村的真实写照。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面对优美的绿水青山生态资源,如果不会科学利用、不善永续利用,同样也换不来金山银山。

沙河崖村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让生态产业变成“摇钱树”,把美丽乡村变成“聚宝盆”。

每到深秋初冬,沙河崖村的千亩银杏长廊就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踏“金”赏景。

“依托村里银杏林的优势,我们大力挖掘银杏资源,培植银杏生态文化旅游,开发银杏特色小吃‘农家乐’,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这里享受游玩的乐趣。”朱京忠说。

“不仅如此,我们还加大对银杏树的管理,发展银杏特色产业,可别小看了这些银杏苗、银杏叶、银杏果、银杏树,它们每年能为我们村集体增收10万元到20万元咧!”

十多年来,从“破烂村”摇身变为“花园村”,沙河崖村也先后把省级文明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收入囊中。

“路灯装上了,走路不用摸黑了!”

“破损的道路修好了,路也好走了!”

“庭院整洁了,心情更舒畅了!”

“产业发展起来了,腰包也更鼓了!”

……

推进村容村貌整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沙河崖村的村民们正携手走向“生态美、百姓富”的“诗与远方”。

短评

生态促发展 振兴有后劲

厉倩

绿色,是乡村的底色,也是村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如何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沙河崖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持续让农村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并以良好生态为支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