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从蓝海转化为红海,厂商的竞争在不断加剧。
从IDC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市场份额数据来看,vivo(20%)、荣耀(18%)、OPPO(16%)、苹果(15%)及小米(13%)前五厂商的距离继续拉近,整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均超过两位数。实际上,在华为供应链遇阻后,国内手机市场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荣耀、vivo、OPPO等都轮流坐上过国内手机市场第一的宝座,表面上看,是手机出货量的比拼,但本质上却是产业链和综合实力的厮杀。
当前,各大手机厂商之间比拼的已不仅仅是产品的性能配置,除了创新研发实力和市场营销以外,生产制造也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增量市场中,大家都忙于把蛋糕做大,“向内看”的事大多会被往后移,而进入存量市场后,以精益高效为目标的智能制造既是降本增效的途径之一,也蕴藏着中国制造继续提升品质、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竞争力的方法。
“从2020年开始,OPPO内部实施凤凰计划,通过自我变革持续升级智能制造。截至9月,OPPO每条生产线平均每10秒生产一台手机,对比2020年,一台机器制造成本下降接近40%。”日前,OPPO制造与品质事业部总裁郭小聪在东莞办公室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说道。
他透露,从2023年起,OPPO将从预测式的生产转化成按订单式的生产。“从准备原料、组装贴片,到总装、测试,再到物流,制造周期大大缩短,从16天减少到6天以下。“
可以看到,手机厂商从粗放到精细制造的转型升级也已经拉开序幕。
OPPO(长安)智能手机数字化智能工厂车间。 图片来源:受访企业供图
从制造到“智造”
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倒逼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手机厂商的数字化转型意识也明显加强并普及。
去年11月,独立后的荣耀对外开放了其首家自行投资建设的工厂——荣耀智能制造产业园,在B5栋的量产中心可以看到,荣耀的手机生产线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在一条长达149米的生产线上,只配备24名工人。
对于供应问题,荣耀采取自建工厂与OEM代工相结合的方式,上述工厂只是荣耀制造中的一小部分,其更大的作用在于积累制造经验并复制到产业链中,而荣耀大量产能是与比亚迪等在内的合作伙伴完成。
国际市场方面,苹果出于控制生产成本等原因,长期以来选择让富士康、立讯精密等企业为其代工。
与行业内一些手机厂商不同,OPPO一直以自建工厂、自有制造为主,自己生产比重超过80%,少量代工生产为辅。郭小聪认为,自有制造是OPPO的核心优势之一。
记者注意到,仅今年三季度一个自然季,OPPO在国内的出货量便达到1210万部以上,是怎样的制造能力支撑了千万级的产品出货量?为了探秘OPPO的智能工厂,11月中旬的一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进了OPPO位于东莞市长安镇乌沙海滨路18号的工厂,该工厂规划产能4000万台/年,是OPPO主要的生产基地。
在不少的人印象中,手机生产流水线上,坐满了产线工人,但走进OPPO的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中心可以看到,现场工人寥寥,有序地放置着各种现代化主要生产设备,包括印刷机、锡膏厚度检测机、贴片机、自动光学检测机、回流炉、X光等。这里生产手机的“大脑”,即主板。这个环节OPPO将手机中的元器件都贴装在主板上,也是整个供应链当中最为核心的过程。将一张PCB印制电路板放入自动装板机后,一台智能手机的生产便开始了。
OPPO(长安)智能手机数字化智能工厂产线。 图片来源:受访企业供图
除了上述先进制造设备,OPPO在SMT车间还设置了18道品质检测工序,同时,配合物料追溯系统(MES),可以追溯到每块主板上所使用元器件的品质状态及该主板在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品质状态。生产完主板,OPPO会将手机进行最后的组装,跟富士康类似的是,OPPO也招募了大量的工人进行组装。
据郭小聪介绍,目前该工厂有7000多台生产设备,每天24小时进行生产,手机的制造周期已经从几年前的16天降低到目前的6.8天。在全球,OPPO共计有10个智能制造中心,其中国内工厂占比为60%,主要在广东东莞和重庆;海外工厂占比40%,分布在巴基斯坦、土耳其、印度和非洲国家等。受限于部分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及人才缺乏等原因,目前国内工厂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更快。
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OPPO智能制造工厂升级按顺序,分别要经过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呈金字塔结构,处于底层的是标准化,最顶层则是智能化。
其中,标准化是指把所有业务动作统一标准,形成固定流程。OPPO认为,企业整体标准化程度不够,只是购买技术,无法完成数字化转型。在自动化方面,把固定下来的流程形成信息化系统,并用IT系统统一起来;数字化是指让信息化出来的“死数据”变得“活”起来,实现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最后,智能化方面,是将人的一些判断逻辑跟思想形成算法后,让系统能够做自主判断。
在谈到智能工厂的理想状态时,郭小聪回应道:“OPPO对智能的理解是,如何去让员工能比较简单的做出高质量的工作,而非追求‘熄灯工厂’。”
降本增效应对“存量”危机
面对趋冷的手机市场,一贯傲娇的苹果也低了头。10月31日晚间,苹果罕见官宣开启一年一度宠粉大会。其中,iPhone 14/14 Plus、iPhone 14 Pro/Pro Max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价。在第三方平台上,苹果各类产品的“双十一”促销优惠力度也相当大。
自9月发布iPhone14系列新机后,苹果的降价速度超出外界预判。连苹果都开始“自降身价”,国产手机更感“寒意”。
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到顶已是不争的事实。据IDC数据显示,在2016年达到历史顶峰、一年销出14.71亿台后,市场连续下滑,此前的销售热潮似乎一去不复返。中国市场的情况似乎更加严峻。据StrategyAnalytics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6%,至6690万部,这是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第六个季度出现年度下滑。
过去十年,国产手机通过渠道的快速扩张,大规模的生产制造牢牢把握市场份额,但当增长天花板迎面砸下来,所有品牌都需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存量市场的生存法则是什么?
在加大布局底层技术的同时,OPPO的应对措施之一便是进行制造升级。当市场高歌猛进时,精益智造、精密制造排不上日程表前列,但当市场进入残酷的存量竞争时,能够减少资源消耗、提升质量效益,降低运营成本的智能化生产非常关键,也有了契机。
OPPO早于2017年开始尝试转型,并在设备领域进行大笔投入,这样在行业恢复繁荣时它就能跑得更快。郭小聪表示:“除了产能扩张的设备,剩下50~60%的设备投入都用于品质提升与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总投入接近20亿元人民币。”
对于重金投入进行智能制造升级的背景,郭小聪补充介绍道:“2017年之前,OPPO的商业模式相对比较简单,基本都是做To C市场,但2017年之后,随着在欧洲地区面向运营商客户,需要更加精准的订单交付时间。另外,市场进入饱和期再叠加疫情影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等,我们按照以往经验进行的预测很多时候都失灵了。”
OPPO从2020年开始启动了“凤凰计划”,进行全面数字化转型。“这里有四大支撑性支柱,分别为集成供应链变革(ISC)、业财一体化变革(IFS)、全单销售管理变革(CRM)以及集成产品交付变革(IPD)。”郭小聪说道。
截至目前,OPPO的智能制造已经迎来阶段性成果。目前,OPPO SMT自动化生产达到85%,自动化测试达到90%。
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智能制造“内功”能否助力OPPO这样的国产手机厂商杀出血路,率先于行业中回暖,帮助中国手机行业在全球市场增强竞争力,还有待市场给出进一步答案。但无论如何,智能制造既然有人“破题”,整个行业投入已是早晚的事情。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