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中的国际贸易流通:挑战的A面,机遇的B面
财经
财经 > 商讯 > 正文

激荡中的国际贸易流通:挑战的A面,机遇的B面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这样描述处于工业革命震荡中的年代。

如果以历史眼光来梳理世界的发展趋势,工业1.0开启蒸汽时代,工业2.0迎来电气时代,工业3.0步入信息时代;而现在,工业4.0兴起,以高新科技为抓手,我们正在经历通往数字时代的大变革。

不断提速的全球数字化进程,在社会层面引发巨变。华为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数字化产品、服务的平均占比,从2017年的29%飙升至2020年的55%。在此过程中,由传统快速过渡到数字化,于个人而言,并不太困难;但对于企业、行业、产业等更大主体,转向数字化却是非常系统的工程,往往历经长期阵痛,且常常伴随失败。

麦肯锡曾经的一份报告就披露了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的举步维艰。报告显示,一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失败率高达80%。

但即便如此,数字化升级也不得不为,不可不为;因为处在时代变革的节点,数字化早已是必选项,而非可选项。

把视线投入到具体的国际贸易流通,亦是如此;某种程度上,情况或许更为严峻。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多重因素叠加,诱发全球化趋势回调,贸易增速下降、贸易流通受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挑战愈演愈烈,为全球经济寻找到新增点,是大势所趋,已刻不容缓

商贸流通一端连着生产,一端连着消费,在传统贸易向数字贸易转型的关键转折时期,将对全球经济的循环、再生发挥出更加核心的作用,已然走到了加速行业整合、加快数字化升级的窗口期。

激荡中的国际贸易流通,挑战和机遇并存。

直击痛点,行业求变

过去这三年,“不确定”是国际贸易流通的关键词。

疫情让市场充满变数。先是爆发初期带来原料紧缺、工厂停产、物流中断等系列问题;再是复工后掀起新一轮外贸井喷,紧接着出现港口拥堵、缺箱缺舱、物流时效难以保障等新问题;而后拥堵、箱舱问题解决了,全球货运市场持续走低又让未来贸易发展变得扑朔迷离。

各类突发事件不时扰乱贸易流通秩序。从苏伊士运河世纪大拥堵,致使全球贸易每天损失60亿至100亿美元,到俄乌冲突爆发,导致中欧班列货物运输受到影响、农产品滞留加剧粮食危机,“不确定”抑制了贸易需求的增长,也阻碍了贸易流通的正常开展。

切回企业视角,“不确定”诱发的焦虑不安情绪,也在加剧行业不规范、不标准带来的发展困境。

以其中的货代企业为例。利用信息差,离职员工卷走客户、同行款项;因目的港违规申报,货物被长时间扣押;因资金链断裂,履约无法完成;因多层级货代倒手,一个舱位9400入手、8400甩卖……问题频繁上演,行业发展走向整合、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的诉求日渐高涨。

相似的问题和诉求,共存于整个贸易流通领域。总结来看:

在资源配置与整合层面,供需信息高度分散,资源错配严重,资源利用率低,难以进一步提升行业效率;在信息化层面,信息、价格高度不透明,履约过程可视化程度极低,异常情况处理缺乏时效性,且由于追踪不及时,违约时常发生;在标准化、规范化层面,各类产品、服务规格差异巨大,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无法在大方向上指导企业优化定价和标化服务水准。

面对问题,行业也在积极求变。

事实上,过去的一段时间,已经有一些专业化数字平台陆续上线,包括船东、货代等企业在内,他们从自身业务出发,提出解决方案,在不同维度破解了某个或某些问题。但这样的尝试,目前来看还远远不够

一方面,行业需要的,不只是某个环节,或者某几个环节的服务与突破,而是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和协同,目标是赋予企业掌控贸易流通全过程、提高营收效益、扩大生产经营的能力,且在宏观方向上建立起行业规范、服务标准。另一方面,诸如数字货代等专业性平台,由于平台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可能存在业务竞争,所以天然存在信任壁垒,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从这个角度来说,困局中求变,一个更加可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倾向于公共的、综合服务型数字平台的诞生。

换句话来说,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平台型数字基建,应当提上日程。

平台型数字基建,助力产业升级

说到基建,我们最容易想到那些传统基础设施,比如在高原架桥梁,在荒漠铺铁轨,在海底建隧道,而对于数字基础设施了解甚少。

实际上,数字基建早已支撑起各行业的实际应用和数字化升级。这之中,开放的数字化平台是让数字基建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

回到国际贸易流通领域,陆港、海港等口岸枢纽,公铁海空等运输建设,标准集装箱等运载工具,这些传统基建已较为成熟;相反,综合性的数字平台型基建却相当匮乏,尚未完成全球范围内信息、资源、数据的整合和流通。

因此,从预期上来讲,此类以数字科技为手段、以数字平台为载体的数字新基建,被赋予了全方位解决行业痛点、难点,促进产业整合和升级的重要使命。

举个例子,若要解决资源分散、错配问题,可能的思考路径为:这个数字平台,首先需要做的是最大化聚合海内外的各类资源,打通不同服务节点、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流通;其次,需要聚合服务链上的各类企业,将他们接入资源网络;再者,还需要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推动供需对接。

类似的思路还可以迁移至信息化和标准化维度。

解决信息化问题,在聚集资源的基础上,这个数字平台需借由线上交易的方式,公开化产品规格、服务基准、价格明细、履约过程,助力交易决策;同时在履约环节加入全程追踪和风险提醒,保障交易顺畅、安全。

另一边,推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此数字平台还需打通从企业入驻到履约结算的全链条服务,构建起协同的服务网络。比如,在入驻环节进行筛选、审查资质,提升真实性和安全性;在商品界面标化参数,在服务环节明确细则,破除信息壁垒,保障公平、公正交易;在支付环节,引入第三方,确保资金安全;在履约环节,可视化追踪,落实即时查看服务进度;在资金支持层面,引入针对性、标准化供应链金融产品,助力业务发展。

数字化赋能维度,除了客观上促使业务模式线上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能以平台数据、信息为支撑,推动经营状况分析、洞察需求与市场趋势,进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能让企业借助平台完成价值闭环,打通自身供应链各端口的服务和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企业在为这个构想付诸实践,并且即将推出平台型数字新基建。

——他是谁?

——成都易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11月21日,共同见证一个行业答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