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再次更新招股书:上半年亏损2.61亿元,辣条营收占比下降

卫龙再次更新招股书:上半年亏损2.61亿元,辣条营收占比下降

谋求上市的“辣条一哥”卫龙第三次更新招股书,披露了新的经营数据。

11月23日,据港交所披露,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更新港交所聆讯资料,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根据新的招股书,卫龙在今年由盈转亏,上半年亏损2.61亿元;但其在线上渠道销售、产品品类拓展、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有所突破,我们一起来看看。

上半年由盈转亏

资料显示,卫龙创办于1999年,是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休闲食品企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卫龙95.0%的消费者年龄在35岁及以下,55.0%的消费者年龄在25岁及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卫龙第三次通过港交所聆讯。早在去年5月12日,卫龙就已提交上市申请书,拟上市企业名称为“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不过按照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申请企业递表加施时间超过6个月未获批,其招股书就会自动呈现失效状态,需要重新递交新的财务资料。去年11月12日失效前最后一天,卫龙再次递交申请对财务资料进行更新。

而从第三次更新的资料中可以看到,卫龙在2019-2021年的营收分别约为33.85亿、41.2亿、48亿元,同期利润约为6.58亿、8.19亿、8.27亿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卫龙利润开始由盈转亏。招股书显示,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卫龙录得收入22.61亿元,利润亏损2.61亿元。

从净利润率的角度,卫龙的净利润率于2021年达到17.2%,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该数据高于2021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约10%的平均净利润率。

渠道方面,线下渠道是卫龙的主要销售渠道。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2年6月30日,卫龙与超过1830家线下经销商合作且经销商的销售网络覆盖了中国约735000个零售终端,未来拥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同时,卫龙也加大了线上渠道的开发与布局,于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1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线上渠道产生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508亿元、人民币3.818亿元、人民币5.538亿元、人民币2.684亿元及人民币2.394亿元,分别约占总收入的7.4%、9.3%、11.5%、11.7%及10.6%。

积极调整应对行业竞争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 年中国辣条产业发展态势及投资盈利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辣条行业市场规模高达651亿,年复合增长率为8.59%。且预计到2026年,中国辣条行业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949亿元。

而卫龙显然是辣条行业龙头的存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1年零售额计,卫龙在中国所有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6.2%,且在调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闲蔬菜制品细分品类的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

尽管如此,该企业近年来也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首先是原材料等成本的提高。今年4月,卫龙发布部分产品调价通知函。通知函中提到,由于原材料不断上涨,公司决定对部分产品出厂价和建议零售价进行相应调整,并将于2022年4月18日起执行新价格,出入库及扫码返利按照公司制度执行。

但实际上,卫龙辣条涨价早已悄悄进行。根据招股书,卫龙调味面制品每千克平均售价由2019年的14.3元,增加至2021年的15.1元,每年涨了3毛钱/kg左右。

除了成本压力,辣条行业竞争也在加剧。随着辣条消费需求被进一步挖掘,越来越多企业与品牌进入该赛道,并加速收割市场份额。比如湖南辣条品牌麻辣王子此前就宣布,其近三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112%,增速远超行业,同时前三季度其线上销售额已突破“亿”元大关。

此外,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等休闲食品品牌,均已布局辣条市场,加上一众新锐品牌的崛起,卫龙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日益复杂。卫龙在招股书中也提到,其经营所在的行业竞争激烈,未能有效竞争可能会对其市场份额、增长及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在此背景下,卫龙也不断开发新产品,并优化产品结构。招股书提到,近年来,卫龙已成功拓展到蔬菜制品和豆制品等品类,推出了包括「风吃」和「亲嘴烧」系列等多种品牌。于2021年,公司有两个品类(即调味面制品及蔬菜制品)的年零售额超过人民币10亿元;其中四个单品(即大面筋、魔芋爽、亲嘴烧及小麵筋)的年零售额均超过人民币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调味面制品(辣条)仍是卫龙最大的营收来源,但该品类的营收占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根据招股书,辣条这一品类在2019年到2021年分别占卫龙总营收的73.1%、65.3%和60.8%。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