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13日 · 少将朱赤,九江抗战英烈第一人

冯晓晖
2022-12-13 00:12 来自江西

1937年12月12日,朱赤将军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朱赤像 图源:《抗战军人忠烈录》(第一辑),1948年

朱赤,字幼卿,号新民,江西省修水县人。1925年考进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次年参加北伐,因战功升任排长、连长。1937年8月,任陆军第88师262旅少将旅长,参加淞沪会战, 抵抗日军进攻。1937年12月于保卫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战斗中殉职,是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

1986年,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认朱赤为革烈士。2014年9月1日,朱赤列入民政部第一批著名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说明:本篇应发布于 12 月 12 日的朱赤将军牺牲日,改在 13 日,因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溃败,是国民政府、蒋介石决策之大误,但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一批为保卫南京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

朱赤在近代九江籍英烈中军衔最高,他是正牌的黄埔三期生,在抗日战场上杀身成仁,牺牲时为少将旅长,后为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国民政府追赠在抗日战争期间殉国的陆军中将仅有19位。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抗日英烈中,朱赤是其中唯一一位九江籍将军。

朱氏族谱 图源:修水网

朱赤是修水县上杉乡下衫村人。关于他的生辰年月,笔者难以准确考证。在国民政府官方文件记载中,他生于1903年3月11日。我国民政部发布的抗日英烈名录和九江市志中,则将他的生辰写为1900年。修水本地的纪念文章中,有的写为光绪二十六年二月十四日(1900年3月14日)。在一份朱氏族谱中(见上图),朱赤的生辰是光绪二十六年二月十二日(1900年3月12日)。

两个年份三个日期,也不知哪个更准确。一般来说族谱的可信度更高,但1948年出版的《抗日军人忠烈录》中(见下图),朱赤的去世年龄是三十三岁,与1903年的生日比较接近(1903~1937年为34岁)。

朱赤简历 图源:《抗战军人忠烈录》(第一辑),1948年

笔者猜测,朱赤实际生于1900年。据记载,他10岁开始在本村私塾读书,后入朱溪仁义镇小学,成人后曾在东港乡私塾任教。听闻黄埔军校招生,他毅然投笔从戎,到广州已是1925年。黄埔军校规定招生年龄为18岁以上,25岁以下。于是,这位名叫朱亲民的25岁的小学教师,成为了22岁的黄埔军校三期生,名字也改成了颇有革命意味的朱赤。

为了上黄埔改年龄的人可不少,后来成为国民政府一级上将的胡宗南,入校时已28岁了。

广州黄埔军校旧址 笔者摄于2015年1月

有关朱赤的早期资料比较匮乏,一般介绍只有寥寥数语:入黄埔后次年(1926年)即参加北伐,担任见习军官,随部队进攻湖南平江,转战江西九江、南昌等地,后被编入陆军88师。

国民革命军第88师可不简单,它诞生于黄埔军校开办的卫兵队,负责蒋介石的贴身随卫任务。北伐战争期间,该部队扩编为黄埔军特务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团。从朱赤参加北伐的经历可以看出,他隶属于蒋介石的警卫团,因此参加过三打南昌、进击永修的几次血战。

1927年后,北伐军总司令部警卫团改编为国民政府首都警卫司令部。1931年,其中的警卫第2师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88师,师长孙元良,朱赤任第264旅第528团团长。

全套德式装备的88师 图源:快懂百科

88师号称军中翘楚,连级以上军官全部由黄埔生担任,拥有国军最精锐的武器,是最早一批德械师,由德国教官训练。由于驻扎在南京,拱卫首都,它也是极少数由蒋介石直接指挥的部队,是蒋介石的禁卫军,嫡系的嫡系。

1937年淞沪会战,88师被投入战场,虽然在会战中表现卓越,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令88师在抗日战史中扬名的是淞沪会战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随着《八佰》等影视剧的播出,很多人都知道了四行仓库保卫战,但很多人不知道,这场保卫战和88师以及朱赤的关系。

日本画报中的四行仓库 图源:搜狐网

其实,四行仓库保卫战是蒋介石早已策划的。在淞沪抗战败退时,蒋介石决计将自己的禁卫部队——88 师——全部投入四行仓库,宁可玉碎,也要做出形象,以换取欧美国家的同情。88 师牺牲甚大,也已经疲惫不堪,经部下劝阻,蒋介石同意只派出一个未满编营防守四行仓库。这就是 88 师 262 旅 524 团第 1 营,营长谢晋元,该营后以八百壮士闻名中外(实际仅有 400 余人)。

给谢晋元下命令的,是 262 旅旅长朱赤。在之前的会战中,因作战英勇,战功卓著,朱赤由 264 旅第 528 团团长升任为 262 旅少将旅长。我们做个假设,如果总部命令由一个旅而不是一个营守卫四行仓库,那么这个故事的第一英雄就是朱赤。

沪松会战中的88师 图源:《良友》战事画刊,1937年第7期

朱赤依然是英雄,他并没有抛弃自己的部下,一个半月后,九死一生的他迎来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战。

南京保卫战,蒋介石抛出了自己的警卫团家底。既然决定保卫南京,拱卫南京的88师只能也必须顶在第一线。于是,仅余6000人的88师被安排防守南京右翼的雨花台到中华门一带,其中262旅负责雨花台防守。雨花台和中华门是南京的南大门,这里也是日军的主攻方向。雨花台若不保,中华门危矣,中华门若不守,南京城破。

图源:搜狐网

基于篇幅和情感,本文不引述那段不忍卒读的战史。六千国军对抗四万日军,在大量消灭日本侵略者的同时,88师也将自己消耗殆尽。战役结束,朱赤的262旅仅80余人,南京保卫战后,88师只有500人逃出,绝大多数官兵成建制地战死在阵地上,部分死于南京大屠杀。

雨花台上现存的抗战堡垒 图源:凤凰网

本篇仅引述朱赤将军的殉难经:12日上午,部队只剩下一个特务连的兵力,突围已无望,遂决心拼力死战。朱赤命令士兵将几十箱手榴弹的盖子全部打开,用绳子把导火索串连起来,摆在阵地前沿,等到日军进攻至阵地前沿时,几百枚手榴弹全部爆炸,日军血肉横飞,遗尸遍地。最终,朱赤将军因重伤不治,力竭而亡……

朱赤将军牺牲后的第二天,侵华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图源:修水网

笔者找到了一张朱赤在黄埔军校的照片,照片中的朱赤粉粉嫩嫩的,25岁的他说自己只有22岁也没问题。按照黄埔军校的录取程序,朱赤那年应该是从修水到武汉的初选处,在那里他就要谎报年龄,否则也没机会被送到广州。

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想象在一百年前,这位小学老师、被父母养育成人的儿子、新婚不久的丈夫,是如何告别自己的学生、双亲和妻子,挺着文弱的身躯毅然走向救国救民的道路。我们更难想象朱赤,以及无数的来自各行各业各个省份、民族的朱赤们,是如何怀着必死的决心,为抵抗日寇的侵略流尽自己最后一滴血。但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的朱赤们,侵略者的屠刀不会放下,国将不国,家亦无家。

民政部发给朱赤家人的革命烈士证明书,1987年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毛泽东,题写于人民英雄纪念碑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