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银国际2023年经济展望|全球经济展望

光银国际2023年经济展望|全球经济展望

来源:光银国际公众号

面对高企的通胀水平、激增的地缘政治风险和日益加剧的经济衰退压力,全球经济发展前路挑战重重。持续的俄乌军事冲突、主要经济体为遏制通胀上行而收紧货币立场、供应链瓶颈仍待解决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因美元走强而贬值等因素,正拉低市场情绪,延缓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不断,而经济及地缘政治风险升温正令全球增长前景阴云密布。考虑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23年的全球增长预测从2.9%下调至2.7%,并强调全球经济活动正经历大规模的放缓。总体而言全球营商环境日益复杂令经济复苏之路更具挑战。而主要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鹰派立场使流动性不断收紧,进一步冲击实体经济更多宏观支持性政策亟待推出,以重燃经济活力。

全球通胀水平在2022年末已到达顶峰,预计2023年仍将保持高位,这意味着主要央行仍将保持货币政策紧缩立场,以遏制通胀上行,进而导致购买力下降和失业率问题。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阻力和地缘政治风险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市场担心经济步入衰退。各国政府亦意识到持续的财政政策支持将对经济下行风险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对于美国而言,经济活动在流动性持续收紧的情况下显现减速势头。营商者和政策制定者正面临高通胀和能源供应链危机带来的挑战,资本成本上升加剧商品和服务总需求的下降趋势。美联储预计将保持货币紧缩的政策立场不变,以为通胀快速降温,但此举亦会削弱经济增长动力,加大经济着陆风险。对于欧元区而言,俄乌冲突导致能源和食品供应中断,多数经济体所面对的经济下行风险正在加大。欧元区经济体的经济复苏将继续呈现不温不火、不平衡和脆弱的特征,能源价格和消费通胀高企以及全球供应链瓶颈正损害经济复苏势头。欧洲央行预计将采取更积极的货币紧缩政策,以抵御当前的高通胀危机,政策制定者预计亦会在可负担范围内制定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对冲潜在风险,增强经济复苏动能。对于日本而言,由于制造业和商业活动的持续复常,促进消费和出口行业的蓬勃发展,经济发展回归上升轨道。不过,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增长前景仍面临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日本与美国在货币政策上的分歧愈来愈大,日本政府对日圆汇率的干预行动效果有限,而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为日本的不少支柱产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消费和出口产业的增长动能正因日圆疲弱和能源、大宗商品及食品价格波动所削弱,为日本经济发展带来挑战。面对国内外的经济挑战,日本的经济复苏之路将依然崎岖曲折。对于亚洲新兴市场而言,大多数经济体受到美国货币紧缩周期带来的负面影响。美联储利率上升导致美元走强,令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加速流入美国,资本外流令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出现失速危机。由于高度依赖进口能源和食品、公共和私人债务较高以及经常账户余额较低,新兴经济体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当地货币兑美元汇率出现高度波动,而外国投资和对外贸易活动亦将大幅下降,通胀压力升温。

对中国而言,尽管经济前景充满挑战,但预计仍将保持温和增长的步调。2022年三季度,由于防疫封控措施、房地产行业危机、人民币贬值和全球滞涨风险升温,经济复苏缓慢。不过,随着中国政府不断优化防疫措施经济活动正有序回归正常化增长前景可期。考虑到中国已取消对入境游客的防疫隔离政策,向外界释放出扩大经济开放的信号,我们认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将加大对稳增长和保就业相关的支持力度。总的来说,中共二十大的顺利召开,为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做出了科学部署,标志着在完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式开启。中国将继续通过适度的宏观经济政策支持谋求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的平衡及可持续发展。在宽松政策的推动下,消费和投资领域加速回升,将有助于缓解经济下行风险,刺激经济增长,从而确保经济实力的稳定恢复。

1.美国:激进加息后,经济下行风险激增

自美联储进入货币紧缩周期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动力不断减弱,经济发展前景持续恶化。俄乌冲突引致的食品和能源危机,连同飙升的通胀率和挥之不去的供应链挑战,迫使全球经济陷入黯淡前景。当前,美联储仍将解决高通胀问题放在首位,但过程中难免出现失业率上升和消费者支出减少等经济代价。美联储激进加息正令全球滞涨风险上升,金融市场流动性遭到抑制,市场风险情绪下降,进而削弱美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尽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连续六个月的萎缩后,于2022年三季度恢复3.2%的同比增长。但更多发展阻力正陆续涌出,令2023年的经济复苏之路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商品及服务需求亦在回落,为美联储放慢加息步伐提供空间。我们认为,2023年上半年美国通胀率仍将维持较高水平,美联储将继续保持紧缩的货币政策立场,力求遏制通胀螺旋式增长。考虑到美联储2022年的数次加息行动已对市场流动性产生一定影响高通胀问题正得到缓解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活动亦将不断放缓美联储将转向更加温和的加息立场。美国经济在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上半年将面临更大的下行风险,对利率较敏感的私人消费和投资板块增长势头会被削弱。不过,通胀缓和利好2023年下半年的经济发展,我们预计美国2022年和2023年的GDP增长率将分别达到1.6%和1.0%。

2.欧元区:能源危机扰乱经济复苏步伐

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仍将在2023年继续阻碍欧元区生产经营和居民消费活动的发展,因经济运行、健康安全和地缘政治风险正不断上升,导致市场对经济增速下行和通胀升温的担忧,供需失衡问题显现,进而削弱消费者和营商者信心,影响经济发展。欧元区经济极易受到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的负面影响,这会令消费者支出减少,延缓经济复苏势头。而能源供应链危机将进一步推高经济滞涨风险,同时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

我们认为欧元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有望继续但增长动能将受到能源价格波动尚未解决的供应链危机和全球流动性收紧等因素的制约。由于欧元区的能源短缺危机尚未解除,因此欧元区短期内的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将不断扩大。2022年前三个季度,欧元区主要经济体得益于防疫措施放宽,旅游业复苏,失业率降低,再加上财政政策显效,拉动经济恢复正增长。然而,由于市场信心仍然低迷、供应链瓶颈尚存、能源价格上行、利率水平走高、公共债务高企,导致金融市场不确定风险增加,与此同时,欧元疲弱和贸易平衡遭到破坏等因素正拖累欧元区经济在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上半年面临增速放缓。在我们看来欧元区的政策制定者预计仍将继续致力于为通胀降温同时加速恢复能源供应推动经济实现软着陆可观的财政刺激措施预计仍将持续以抵御经济发展中的各类不利因素并进一步增强经济复苏动力。我们预计,欧元区2022年和2023年的GDP增速将分别达到3.0%和0.5%。

3.日本:经济复苏之路崎岖坎坷

面对高昂的成本支出、原材料短缺、物流混乱以及日圆大幅波动等经济阻力,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复苏之路相对迟缓。尽管制造业及服务业活动持续恢复正常化,刺激消费支出上升和出口产业回暖,2022年上半年,日本经济的经济增速随通胀上行而回升,但仍低于长期增长趋势,反映当前的通胀增速高于实际产出增速,不利于日本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的经济增长前景。

总的来说,日本经济前景仍不容乐观,日圆大幅波动不仅令制造业的经营环境恶化,同时导致能源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企业面对快速上升的成本压力,唯有将高成本转嫁予国内外的消费者,进而削弱出口的竞争优势,阻碍日本经济的持续复苏。不过,由于日本下半年陆续放宽入境限制加上日圆汇率疲软利好入境旅游产业有助于提振日本经济。但日本旅游行业在疫情前严重依赖中国游客,因此行业大规模复苏仍需等待中国的防疫政策放宽后的恢复。尽管如此,入境限制的解除帮助日本跨境商务和旅行活动重回正轨,进而刺激经济复苏。我们预计,日本经济2022年和2023年的经济增速将达到1.7%和1.6%。

4.亚洲新兴市场:美联储加息破坏增长势头

在新冠疫情引发的健康安全风险得到缓解之时,制造业活动迅速增长连同内部需求大幅扩张,令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在内的东盟五国及印度所构成亚洲新兴市场在2022年出现周期性经济复苏。然而,这样的经济复苏能否在2023年得以延续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长前景正面临多重风险。首先,全球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叠加全球经济前景黯淡,正打击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消费者信心和企业营商信心。其次,持续高企的通胀和供应链中断等问题仍在影响出口生产商的产能。最后,美国利率上升,令亚洲新兴市场的融资环境收紧。总的来说,全球正进入货币政策紧缩周期,将拖累亚洲新兴市场的经济复苏势头,而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利率飙升,带动美元走强,令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资本外流压力,进一步阻碍经济复苏。

考虑到全球经济前景黯淡,我们预计印度2022和2023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6.8%和6.1%。对于东盟五国来说,由于东南亚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制造业是当地GDP的主要构成部分。俄乌冲突,加上供应链危机等影响,都在扰乱东南亚地区制造业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导致海外货物延迟交付。我们预计东盟五国将不遗余力地恢复供应链的正常运作推动制造业活动回归正轨这些经济体在2022年和2023年的GDP增速预计将分别达到5.6%和5.1%

免责声明

本文章部分信息来源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彭博、国家统计局、香港政府统计处、IDC、Gartner、中国信通院、艾瑞、IMF、UNCTAD 、World Bank、WTO、星图数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央视市场研究、BCG、CNNIC、艾媒咨询、毕马威、网经社、网易定位、iClick、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智研咨询、前瞻产业研究院、美国医疗法规事务学会(Regulatory Affairs Professionals Society, RAPS)、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Wind、中国商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头豹研究所、EV Sales、万得。请注意光银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统称“光银国际”)可能在过去12个月内与上述某些公司有投资银行业务关系或其他业务关系(如配售代理、牵头经办人、保荐人、包销商或自营买卖证券),同时亦可能持有上述公司的财务权益及/或证券或衍生工具。本文章内容及插图仅作资料及一般参考之用,并不构成投资要约或要约邀请,也不是投资、法律、会计、税务或其他意见,任何人士不应根据本文章内容及插图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光银国际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同时光银国际并不保证本文章已提供所有市场流通信息。本文章属撰文者的意见,不一定与光银国际其他业务领域或部门的意见一致,如有任何修改,恕不另行通知。同时,未经光银国际事先允许,任何人不得全部或部分修改、翻版、分发、转载、复制、发表或引用本文章,光银国际对任何第三方的该等行为保留追述权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