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位合璧 华光再现|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据聚合成果专题展开幕
河南
河南 > 地市 > 洛阳 > 正文

复位合璧 华光再现|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据聚合成果专题展开幕

1月14日上午,由龙门石窟研究院主办,洛阳博物馆、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协办的《复位合璧 华光再现——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据聚合成果专题展》在洛阳博物馆开幕。

展览共分四个单元,分别是“乱世之殇:龙门石窟的盗凿劫掠”、“盛世华章:流散文物的复位合璧”、“国宝再现:帝后礼佛图的数据聚合”、“掇菁撷华:包罗万象的艺术殿堂”。

“乱世之殇:龙门石窟的盗凿劫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勾勒出了20世纪上半叶国力衰微、山河破碎的大背景下,龙门石窟被盗凿劫掠、精美文物流散海内外的历史概貌。首次以时间轴的形式系统呈现当时海内外学者、探险家及摄影师等纷纷慕名来到龙门石窟考察的史实,以龙门百年光影新旧照片的形式对比呈现龙门石窟被盗凿劫掠的历史境况,以世界地图分布的形式直观呈现龙门石窟被盗凿的文物目前散落世界各地的现状,瞬间将观众带入20世纪上半叶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岁月。

“盛世华章:流散文物的复位合璧”,讲述了新时代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龙门石窟先后有八件流失海外文物回归故里。运用三维数字技术,对以上实物回归及数字化回归文物中,其中能确认原位的七件流散文物进行了“身首合一、数字复位”,并通过3D打印的形式完整呈现。龙门石窟研究院在开展流散文物的数字复位研究展示工作中,也探索出了利用三维数字技术寻探流散文物原位,并通过配准符合度定量评价的精确数值来科学评估及确认原位的技术方法。

“国宝再现:帝后礼佛图的数据聚合”,以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北魏《皇后礼佛图》的数据聚合、数字修复为专题,讲述这块堪称在我国佛教发展史、雕塑史、美术史上的国宝级文物,在诞生13个世纪后、90年前被盗凿贩卖流散海外,留下残垣与伤痛......信息时代,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使逆时空探寻离散文物原貌成为可能。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西安交通大学三维造型艺术现代技术应用中心、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大概念及国际合作学术平台下、通过异地造型数据采集、离散数据聚合技术应用,以“数据聚合”的方式,跨越时空,努力完成文化艺术瑰宝失而复得之尝试。本单元从《皇后礼佛图》造型现状及相关信息调查,逆向数据聚合-数字模型重构-虚拟造型复原研究,构建海外流散文物数据链三个方面深入解读了《皇后礼佛图》虚拟复原研究的跨国跨境跨学科的合作背景、复杂严谨的修复程序及背后的故事。

“掇菁撷华:包罗万象的艺术殿堂”,以15件展品集中呈现作为北魏王朝和唐代帝国的国家工程和艺术代表,龙门石窟所包含的反映希腊、印度、中亚、西域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艺术、装饰纹样、道教题材、风格元素等中外风物。通过建筑元素、浮雕艺术、彩绘艺术等为公众奉上一道视觉盛宴,让原本深居在龙门山洞窟内壁、很难看到的精美造像艺术通过3D打印高科技手段活起来,走出去,呈现在观众面前。本单元亮点纷呈,既包含了反映道教题材的东王公西王母大型浮雕,也有反映建筑元素的多种形制的塔龛,还有利用三维数字技术、科技考古、艺术再现等手段完成的宾阳中洞窟顶藻井的彩绘复原,再现龙门石窟1500年前的彩绘精华。

以物记事,以事叙史,以史启思。四个单元一脉相承,彼此呼应,讲述了百年前,龙门石窟遭遇盗凿劫掠,精美文物流散异乡,实为文化之殇,民族之痛!新时代,流散文物回归故里,聚合复位,身首合一,实为文化之兴,民族之幸!

中华民族从屈辱危亡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成就了流失文物从颠沛流离到盛世重光的命运变迁。

据了解,本次展览呈现多个“首次”:首次集中系统展现近年来龙门石窟研究院将三维数字技术运用于流散文物数字复位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首次以时间轴的形式系统呈现当时海内外学者、探险家及摄影师等纷纷慕名来到龙门石窟考察的史实,以龙门百年光影新旧照片的形式对比呈现龙门石窟被盗凿劫掠的历史境况;首次集体亮相七件龙门石窟流散文物的数字复位像;首次系统揭示国宝《文昭皇后礼佛图》的数字修复程序及背后故事;首次通过3D打印高科技手段,将深藏于龙门洞窟内的建筑、道教、书法、浮雕等艺术,从洞窟搬到了展馆;首次展出通过三维数字技术、科技考古、艺术再现等手段完成的宾阳中洞窟顶藻井的彩绘复原,再现龙门石窟1500年前的彩绘精华;首次以交互形式展出龙门石窟敬善寺、看经寺三维数字资源库成果,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四个单元一脉相承,环环相扣,以流散文物为线索,串联出一个离散·聚合——龙门石窟前世今生的故事。每件流散文物又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围绕每件展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它何时被盗凿、如何被流转的坎坷命运,更讲述新时代如何回归,如何以数字技术焕发新的风采。通过一件件展品,讲好龙门故事,传播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