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 心思都花在穿戴上了——那些日本控制下的伪军军服(上)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497. 心思都花在穿戴上了——那些日本控制下的伪军军服(上)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497篇原创文章,作者:群主飞龙。

今天来研究一个严肃又活波的主题,那些被日本人扶持的各种伪军的服装。老规矩,请自带批判眼光看待。

二战中,在轴心国的占领区多多少少都产生了傀儡政权和仆从军队,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可能当属弗莱索夫的“俄罗斯解放军”(ROA),人数达55万人,在战争末期的还攻克了无人防守的布拉格,让捷克市民误以为是苏军提前到了。

在亚洲战场上也没少出各种投降派,由于中国抗战时间最长,国土范围最大,情况最复杂,伪军的种类和数量也最多。以下将按照时间顺序来简介。

一、高砂义勇队(台湾)

1895年,根据《马关条约》的条款,日本接收台湾,驱逐清廷派出的官员,先后派出19任台湾总督,实施了长达50年的奴化教育和殖民统治。

图1. 描绘马关条约谈判场景的日本画作

刚开始,当地治安由日本军队和警察负责,后来逐渐吸收台湾人加入警察。由于台湾本土高山族原住民一直有尚武之风,最终于1930年爆发了“雾社事件”,赛德克人攻入警局,杀死134名日本人。后在日本军队和敌对族群的联合镇压下失败,900余人战死或自杀,1931年还爆发第二次雾社事件,事件被拍成了电影《赛德克·巴莱》,作为台湾人抗日的证明。

图2. 发起“雾社事件”的莫那·鲁道,真人(左)和剧照(右)

不过,经历此次事件后,参加了反抗的六个社自杀和被屠杀的原住民高达80%,一蹶不振,剩下的几个社则成了亲日派,原住民强劲的山林作战能力,令日本人印象深刻。日讨伐部队长官服部兵次郎大佐的相关文书写道:

“他们(原住民)的凶暴固然可恨,但若加以驯化善导,或许在紧急时,他们能在我军领导下,成为军队的一部份……”

1936年,台湾总督府宣布将原住民“蕃人”改称“高砂族”,并开始征召高砂族兵员。这些年轻人出生在日据时代,接受的是日语教育,跟朝鲜人一样,成为仅次于鬼子的“二鬼子”。

图3. “雾社事件”后,剩下的“蕃人”反而成为踊跃加入日军的一个群体,图为欢送场面

二战期间,加入日军的“二鬼子”达2万人之多,其中派往岛外的共有7批约4000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全部都是自愿应聘。

1942年3月23日,第一支500名高砂族人组成的“高砂挺身报国队”从高雄出发远征菲律宾,因为“表现出色”,被第14军军长本间亚晴授予“高砂义勇队”之称。

“高砂义勇队”的军服与日军完全一致,只有随身携带民族特色的番刀才有些许差异。1943年后以高砂族组成的“黛挺身队”投入菲律宾战场,几乎全军覆没。

图4. 以日军身份训练中的高砂族人,腰间的番刀是主要特征

这些人中最出名的一员,当属1974年才投降的真正“最后一兵”:中村辉夫,其中文名为李光辉,本名叫做史尼育唔(Suniuo),隶属于原住民兵团——高砂义勇队。

1943年,中村辉夫作为第四批(6月)或第五批(7月)征召者入伍,被派往荷属东印度驻防,并在摩罗泰岛一直生存到1974年12月29日才被发现,此时已经离开台湾岛长达31年。

此人满打满算也只是在美军登陆的两个月内算是在一线作战,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跟丛林打仗。被带回台湾后,只过了四年就因肺癌死亡,终年60岁,其身板经历跟1972年出林子的小野田宽郎少尉没法比。(关于小野田的故事,详见:51. 一个人荒岛周旋三十年,是一根筋?还是不想走?说的不是鲁滨逊

图5. 回到台湾与亲人相见的中村辉夫,这表情似乎说明了一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在日军占领的时候,也是由港人组成的"香港宪兵队"来维护当地治安。

二、满洲国军(伪满洲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扶植末代皇帝溥仪在吉林长春建立“满洲国”,1932年3月8日,溥仪就任“执政”,后1934年3月又改为“满洲帝国”,溥仪任“皇帝”。当然,这个伪政权只有日本扶持下的一堆傀儡国家“相互承认”。

图6. 中立者为溥仪,注意五芒星颜色排列的不同,以及仿昭武式日军军服的风格

“伪满洲国军”是组建最早的伪军,几乎在伪满成立的同时,就开始颁令建立武装力量,主力由原东北军的部队改编而来,初期名义上的司令是马占山,后为张景惠。

日本人对伪满军队的投资不算小,除了独立建制的陆军(以独立旅为主要单位),还有一些技术兵种部队,包括自动车队(不是自行车队),装备少量装甲车辆。

图7. 伪满洲国和伪蒙军的军服、军旗

伪满州国军飞行队,下辖3个飞行队,但飞行队长和飞行员多数是日本人。其中第2飞行队曾在1944年12月7日和21日,两度升空拦截轰炸奉天兵工厂的美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以原东北海军为基础成立的伪满洲国海军也有舰艇6艘,兵员和编制逐渐略有扩大。

图8. 拦截B-29的日本飞机

伪满洲国军曾参加过诺门坎战役、张鼓峰冲突、多次对东北的抗日组织进行“扫荡”,奉天防空作战,甚至在1944年抽调1.6万名精锐,组成“铁石部队”入关“扫荡”。到日本投降时,基本上也都选边投降。

伪满军队的兵员本来就有相当部分来自东北军旧部,后来也接受了长期专业的训练,在各地的伪军中战斗力最强、待遇最好,编制也随日军,军装跟日军大同小异,没有太大区别。

图9. 民国初立时强调“五族共和”的海报

但是,伪满军头顶的五芒星采用的是“黄红蓝白黑”五色,顺序上跟北洋军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有一点差别,话说这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脑回路还是袁大头的创举,以冲淡“驱除鞑虏”的早期片面口号的影响,强调民族团结共建。把代表满族的黄色调整到五芒星最上方,意在强调满族在伪满洲国的首要地位。

图10. 伪满洲国的军官服和士兵服

图11. 伪满军、伪蒙军和伪满浅野旅的士兵画作

图12. 值得注意的是,伪满军服一直为仿昭五式的立领军服

不过,然并卵。这些垃圾最终都进了垃圾桶。

三、华北治安军(华北绥靖军、皇协军)

老电影里最经常出现的一句告警的对白就是:“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以此说明对手的规模。当年没觉得有啥不对劲,都是敌人嘛。不过细细一想,凭啥伪军就比鬼子多?

图13. 老电影《地道战》中,汤司令率领的伪军经常配合日军作战,结合作战地点,可以推断这支伪军应该就是“华北治安军”

这个可以从“七七事变”后讲起,由于日军大举入侵华北,战场拉长,为了节约野战部队用于前线,华北日军与华东、华南的同类一样,很快就开始物色傀儡代理人。

华北治安军,又名华北绥靖军(俗称“皇协军”),就是全面抗战期间,由日军华北方面军扶植的一支中国武装。早在1938年8月,所谓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治安总长齐燮元就仿照广州长洲岛的黄埔军校,在北平通县、清河等地建立了包括军官、士官、军医、警察在内的训练机构“陆军军官学校”,意在培育亲信和骨干力量。招募人员是具备高中文凭、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到抗战结束时,这些机构为华北治安军提供了2850名初级军官。

图14. 汉奸齐燮元,身着其自己引进的西式军服戎装照

1940年1月14日,“华北治安军”在北平正式成立,司令由曾留学于陆军士官学校的原北洋军阀齐燮元担任,主要指挥人员就出自齐燮元的通县军校,兵员来自原华北剿共军以及在日军占领区招募的人员。全军初期编制3个集团15000余人,实际人数5000余人。

图15. 华北治安军的成军仪式,左为齐燮元

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设立临时政府,“华北治安军”改名为“华北绥靖军”,名义上归属汪精卫政府管辖。但是,华北治安军的实权始终掌握在各级日军顾问手中,而且多次配合日军下乡“扫荡”,正应了许多老电影里的魔咒——伪军总比鬼子多。

图16. 华北治安军的军服还原,注意士兵的冬夏季军服领口的差异

齐燮元在这支伪军中最大的创举,就是本文标题所称的“心思都花在穿戴上了”。兴许是为了吸引年轻人的加入,他让在意大利都灵的军官学校留学的儿子齐鸿迈送来西式军服和装备的第一手资料,再根据中国人的体态特征进行设计,最终在1939年颁布了华北治安军的军服款式。

图17. 老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关敬陶正是出自清河军官学院

这套军服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采用了外翻式的V形领口,配以西式领带,领章的佩戴位置比较外扩且显眼。但是,在华北寒冷干燥的冬季,不穿大衣打毛巾应该是扛不住的。士兵服的夏装也是V型领口加领结,冬装换成仿中山装式的上衣。

图18. 治安军第1集团司令部门口的卫兵,此时身着冬装

治安军的帽徽同样借用了北洋军的“红黄蓝白黑”五色,顺序也恢复为红色在正上方。这点小细节很可能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比如在老电影《地道战》的彩色重绘剧照里,汤司令的帽徽顺序就是乱的,其军服明显是国军的中山装,这要到1943年后华北伪军才逐渐换装,且是跟帽徽同步更换。而1942年的老鬼子山田身着昭五式军服没有问题,因为日军军官的军服是自费采购的,可以混穿。

图19. 《地道战》的彩绘剧照,汤司令点头哈腰在听从山田老鬼子的指示

1940年底,治安军扩军至5万余人,开始配合日军发动对中国各敌后区域的扫荡作战。到1942年,华北治安军一度发展到12个集团,9万余战斗人员,战斗区域也扩大至包括山西、山东南部的全部华北地区。

1943年,曾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四期的杜锡钧接替齐燮元任总司令,1945年2月,门致中接任总司令。至抗战胜利时,华北治安军共编有13个集团,兵力5.5万人。1945年9月,华北治安军余部全部投靠国民党,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路军。

图20. 华北治安军的军官服和士兵服,作战时士兵往往也会摘除领章

汪伪政权建立后,华北治安军最开始只是更换了帽徽和军衔领章,1943年后才陆续更换为汪伪军服。许多老电影里描绘的场景都是跟八路军作战的华北日伪军,所以西式军服的来历就不言而喻了,而从发明人的角度来看,这套军服的原型显然应该来自意大利陆军。

图21. 二战中的意大利陆军,注意V型外翻领军服

图22. 治安军的征兵海报

图23. 治安军在阅兵式中,注意士兵也着夏季军服

图24. 治安军军官和日军军官的合影

图25. 《民兵葛二蛋》中的治安军军官和士兵,注意领带和领结都是神还原

图26. 真实的训练中的华北治安军照片

四、南京绥靖军(绥靖军)

正如上文所述,除了华北地区,华东也出现了被日军扶植的伪政权,1938年3月,日军选中曾在北洋政府任职的梁鸿志,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下辖苏、浙、皖3个“省政府”和南京、上海2个“特别市政府”。

梁鸿志一伙以“维新政府”的名义组建军队,自称“维新绥靖军”,1940年后,由于更大的汉奸汪精卫被扶持起来,伪“维新政府”和“维新绥靖军”遂被汪伪国民政府吞并。

图27. 伪“维新绥靖军”的军官服和士兵服

与华北治安军相比较,维新绥靖军由于存在时间太短,活动范围也有限,故其军服的存在感非常低。除了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51号兵站》等少数影视剧略有表现外,而且军服还可能错穿了日军的。

图28. 这是一张常见的照片,注意手持MP18冲锋枪和混搭佩戴的德式(最左边士兵)、日式钢盔,以及军官佩戴的日式略帽,从其领章的对角单金线,判断是维新绥靖军的精锐

实际上,对于南京梁鸿志伪政权的武装力量来说,“绥靖军”的名称远比“皇协军”更为广泛。这一时期的绥靖军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使用了梅花状的五色帽徽,五色的排列顺序与北洋时期相同。

图29. 时任伪维新政府绥靖部长的任援道,可见其中式军服和日式略帽的混搭

并且,维新军佩戴的日式略帽有别于其他伪军的大檐帽,乍看上去跟鬼子别无二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