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凤翔泥塑:‘泥耍货’变身‘聚宝盆’”案例成功入选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

陕西“凤翔泥塑:‘泥耍货’变身‘聚宝盆’”案例成功入选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

为加强非遗保护,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一批工作成效突出、社会效果良好、人民群众认可度高的非遗工坊案例悉数入选,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新明泥塑非遗工坊所属的“凤翔泥塑:‘泥耍货’变身‘聚宝盆’”案例位列其中。

胡新明(左二)和家人正在新明泥塑非遗工坊交流创作凤翔泥塑。

胡新明(左二)和家人正在新明泥塑非遗工坊交流创作凤翔泥塑。

凤翔泥塑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当地人俗称泥货。凤翔区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在数百年的历程当中,泥塑作品不断继承和发展,众多优秀的泥塑作品得以不断传承。

近年来,围绕国家级非遗项目凤翔泥塑建立的新明泥塑非遗工坊,已累计开发设计创作新的泥塑品种60多项。目前,新明泥塑非遗工坊下属加工生产农户68户,对口帮扶脱困户11户,工人35名,年产泥塑等各类手工艺品10多万件,年度接待国内外游客11万多人次。已举办专题培训班8场次,培养了300多名学徒,为1300多名实习学生、残疾人等授课120多课时。已解决就业总数118名,安置脱困户及残疾人就业6人,带动相关产业扶贫人数46名,月收入达到4500元。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新明正在进行泥塑创作。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新明正在进行泥塑创作。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涉及纺染织绣、食品制作、雕刻塑造等多类非遗项目,体现了各地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成效,具有较强的参考借鉴意义和典型推广价值。

供稿单位:宝鸡市凤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