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第787天,前美团二号人物王慧文终于有了新动作。
王慧文发起“AI英雄榜”招揽人才,组队要打造中国的OpenAI,正式宣布自己的AI创业新征程。
其实在发布英雄榜的3天前,王慧文就在微信朋友圈透露了自己要创业的信息。
在这则朋友圈的“人工智能宣言”中,他表示“5000万美元,带资入组,不在意岗位、薪资和title,求组队”。
王慧文表示为了创业,自己出资5000万美元,设立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估值2亿美元。下轮融资已有顶级VC认购2.3亿美元,不用为资金担忧。
那么,在王慧文退休的这787天,他都在干什么、思考什么,又为啥会最终选择AI创业?他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退休的787天,王慧文干了什么?
从2020年12月18日那天宣布退休后,这两年王慧文都比较低调,关于他的报道也很少。
直到2022年3月,王慧文开始重新在即刻APP上更新动态。这距离他退休已经过去了1年多的时间,中间这段时间他没有在即刻上有任何动静。
2022年,他发布了9条动态,其中6条直接与Crypto(加密货币)以及web3有关。而众所周知,这两个话题都是科技热点,或者说创业风口。
甚至在去年4月,王慧文还将自己的即刻签名改为“正在学习Crypto”。
他思考过Crypto与新冠有何相似,还探讨了Crypto能给网游带来的改变,还讨论Crypto相当于互联网的哪一年以及Crypto周期回归时会引起哪个行业的发展。
另外,他还两次提到了web3,他对比了web1、web2、web3三者的异同点,比如获客模式、扩张方式、风险。
这让人很多人以为王慧文将会涉足Crypto以及web3领域。
以至于当他宣布AI创业后,有人在评论区调侃“不学习Crypto了么”。
终于按耐不住,为什么选择了ChatGPT?
而ChatGPT最近两个月才大火,不知道什么时候,王慧文悄悄将签名改成了“正在学习人工智能”。
这一次宣布AI创业,可以说是非常的高调。国内目前虽然也有不少互联网大厂发声,但没有人敢提出要做中国版的OpenAI这样的口号。
为了将自己创业的消息传播更广,王慧文在朋友圈、微博、即刻三个平台同时公布了消息。
要知道,他很少在公众社交平台现身,他在微博总共才有30多条动态。即刻平台在去年才开始复用,之前最新的消息还停留在去年的11月份。
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王慧文在微博上宣布创业这一消息时还特意加上了一句话,“即便只有一个人,我也要出发”。
但从王慧文的言语和行动中中,能看出他的决心。他甚至未来上市后的股份的使用都有了规划,他希望成立一支非盈利基金,专门投资可能改变世界的科技探索。
还有网友透露了一个小细节,在王慧文宣布AI创业时,还特地将即刻的头像换成了微信的头像,可能是为了方便大家识别。
到底什么时候,王慧文开始研究ChatGPT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王慧文也毫不掩饰自己对AI技术了解不深,他说“我以前不懂AI技术,正在努力学习”。
但这也许是他的谦虚之词,对于投资者来说,王慧文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他在行业里的人缘还不错,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从王慧文一直关注创业热点似乎能够感觉到他的焦虑,或者说一种他有一种强烈的创业信念,不想这样平淡地生活下去。
退休两年的时间,也许曾经职场的疲惫已经烟消云散,他希望用高调的复出再次做件轰天动地的大事。三年前,他退休时才42岁,现在也才45岁,人生还有太多的可能。
那为什么王慧文没有选择元宇宙或web3创业,而是等到了今天?
这几年,元宇宙的大火曾在Meta的带领下一度烧得很旺,但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却发现元宇宙还很远,巨头们相继收缩对元宇宙的投入,元宇宙慢慢地没人提了。
很多人会把ChatGPT所代表的AI与元宇宙、区块链等曾经的风口相比较,认为ChatGPT可能也是短暂一热。
不过,相比于元宇宙和区块链等新概念,ChatGPT的AI技术其实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是一个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阶段,而且ChatGPT的应用场景很容易落地。
比尔盖茨说“ChatGPT出现的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
目前在搜索引擎上,ChatGPT已经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据36氪报道,据多方了解,王慧文口中的“顶级VC”至少包括源码资本、真格基金等。此外,目前还没有任何人和王慧文的新公司签订正式的投资文件,(第二轮)估值也还未确定。
另据36氪获悉的一张图显示,王慧文那条广为流传的“5000万组队”英雄帖朋友圈是在一场饭局上发布的。当时真格基金的两位合伙人戴雨森、刘元、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就在一家居酒屋里和王慧文共进晚餐。
戴雨森、王慧文、李志飞、刘元(从左至右)
当时,李志飞就表示要加入。公开资料显示,李志飞是人工智能专家、前Google总部科学家,是语音搜索应用“出门问问”的创始人。
据AI星球消息,15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刘江在朋友圈发文表示,已经决定加入王慧文的光年之外团队。刘江还喊话其他“AI英雄”加入团队。
已成立公司,又有VC资金支持,人才开始加入,王慧文的AI创业似乎已经有了眉目。
不过,王慧文的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并不是新设立的。
天眼查显示,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目前处于存续状态,不过2022年4月22日,该公司申请了简易注销。
也许这个公司是王慧文早就定好为创业做准备的,现在终于等来了机会。
不过,对于王慧文的AI创业之路,也有不少人并不看好,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烧钱。
王慧文的“能与不能”
对于王慧文的AI英雄榜,海通证券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郑宏达则评论“扯淡”。他说,“5000万美元够干什么的?大模型训练一次就花500万美元,训练10次?互联网的人啥都不懂,就只会营销,一点都不踏实。”
据了解,海通证券是国内券商龙头企业,常年排名前十。
对于王慧文的百亿身价来说,钱似乎不是最大的问题。
据了解,2019年,王慧文以28亿元位列《2019年胡润百富榜》第1385位;而到了2022年,王慧文以95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2年胡润百富榜》第663位。
那ChatGPT到底多烧钱?
据报道,OpenAI在训练ChatGPT时用了1万张GPU,单次训练成本3000万美元。ChatGPT 每天运行成本在10万美元上下。这样来看,王慧文的启动资金仅够大模型训练不足10次。
OpenAI是马斯克等在2015年成立的非盈利研究性公司,后来迫于压力转为半盈利机构。
公开资料显示,OpenAI仅从微软拿到的投资就已经高达130亿美元。
不过,OpenAI虽然背靠微软,ChatGPT也植入到新必应中,但其一直以来处于亏损的状态。2022年OpenAI就亏掉了约5亿美元。
在一个盈利方式仍不明确,还需要大量烧钱的领域,是否能够坚持下去,这面临了太多的未知数。
谷歌、百度等公司已经在AI领域有了深厚的积累,也推出了类ChatGPT产品,对于王慧文来说,在时间上算是慢了一步。
而王慧文选择高调AI创业的底气在哪?
据了解,王慧文和王兴到清华入学报道时认识的第一个同学。二人从清华到共同创办的校内网,再到一起创建美团,用王兴在自己的话说,“老王(王慧文)和我是有共同志趣的同学和室友,是携手创业的搭档和并肩战斗的战友,更是可以思想碰撞、灵魂对话的一生挚友。”
在王兴的号召下,王慧文在2010年12月携团队加入初创时期的美团。
王慧文加入美团后,便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千团大战”,最终美团活了下来。
在美团,王慧文做过产品,还负责过市场,最后去搞外卖,现在外卖已经成为美团的核心支柱。
在王慧文退休当天,王兴在内部邮件中这样评价王慧文:
2010年12月老王携团队加入初创时期的美团,胜利会师,帮助公司从“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2013年,老王创始美团外卖,从最初只有两个人开始一手缔造了今天公司的核心支柱;2016年开始老王又多方探索,为公司深入餐饮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到店/到家/出行等业务场景打下了坚实基础;最近一年多,老王马不停蹄,大刀阔斧推动用户平台、基础研发、大数据和AI等平台能力建设。
王兴称,“老王就是美团人的代表,老王身上展现出的这些闪光点,就是美团精神”。
王慧文可谓文武双全,能冲能打,也能稳健前行。他带领了美团的核心业务,是美团毫无疑问的二号人物。
退休后,他还到清华经管学院开课《互联网产品管理》,讲述了自己方法论。网上有人总结了其授课的50页文档。
王慧文长期负责实际业务,他关于产品经理、战略、产品策略、市场供需关系等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可以看到,王慧文是优秀的管理者,也擅长学习,善于发掘市场需求,是能打硬仗的尖兵。
ChatGPT目前的发展阶段正是从技术到场景落地的关键时期,而王慧文恰恰擅长的就是市场。
他斗志昂扬,有强大的号召力,有充足的创业启动资金,又碰上了ChatGPT这个大风口。
其实很多人质疑这次创业,大部分都是从资金这个角度入手的。换句话说,大家对王慧文的个人能力还是认可的。不过以王慧文的影响力,融资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绘制怎样一个具有广泛前景的蓝图,毕竟资本通常是短视的。
不管结果如何,王慧文这场饭局上的英雄帖画面,必将在中国科技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