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住故乡味道和春意
江西
江西 > 抚州 > 正文

在莺飞草长的三月,享受原生态的绿色美味,也算是一种清欢的小幸福。清明粿是江南一带的小吃,因其颜色而得名。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清明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手工揉匀。清明粿的馅料分甜、咸两种,春季是笋的季节,在赣抚大地最不能少的就是春笋馅的清明粿了,鲜香味美。有人说,清明粿里是满满的乡愁,一口下去,心中油然而生一股难离的思乡之情,把春天的一抹青绿化作流连唇齿间的独特“春味”。

转眼又到了吃清明粿的时节了。一个个青玉团子,包裹着满满的馅料,一口下去,都是春天的味道。

清明粿,顺时而食,独属于春天。一期一会的美味,是不少抚州人记忆中的乡愁。“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远在他乡的游子,虽不能马上赶到家里,美美地饱食一顿,却也能从家人发来的视频、照片,或是来自家乡的包裹中,稍稍消解了些许乡愁。

清明前夕,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清明粿。做清明粿的前两天,一家人就开始忙着准备。男人在圩日买上几斤肉,扛着锄头进山挖些春笋;妇人浸泡好稻米,挎着篮子到田间地头采摘清明草;小孩子帮着挑拣清明草里的野草、剥笋,打打下手……

春分前一天,天还蒙蒙亮,广昌县塘坊镇熊坊村63岁的刘阿婆就起床张罗着做清明粿了。“孩子喜欢吃,多做点给他们寄去。”刘阿婆一边涮锅,一边和正在给灶膛添柴的老伴商量着,托人捎给在福建泉州的儿子儿媳,邮寄给在湖北的女儿女婿……

屋顶上的炊烟一缕接着一缕,天渐渐亮了起来。把清明草放入磨好的粉里,倒入锅中搅团。锅铲与面团40多分钟的体力“较量”就交给了天生具有体力优势的男性,而对火候的掌控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女性身上。

刘阿婆叫上三五个邻居,围坐一圈,揉面团、包馅……说笑间,一旁盆里的清明粿就堆得冒尖了。

“今年的春笋真甜咧!”邻家大嫂说道,“入春以来天气好呀,长出来的春笋又嫩又甜。我家每年包得最多就是春笋馅,我儿子喜欢吃,让他多带点走。”一旁的李阿婆接话道。

以春天的清明草和着稻米粉为粿皮,包进春笋馅料,便留住了整个春天。

架上一灶柴火,铺好清明粿上锅蒸,厨房热气弥漫……

两个多小时后,清明粿蒸熟了,挺着圆滚滚的肚子躺在簸箕里,煞是浑圆可爱。

趁热咬一口,淡淡的青草气息钻入鼻腔,夹杂着锅巴的焦香味,最特别的是春笋的清甜味。吃一口清明粿,就像是吃进去了一整个春天,打个饱嗝儿,也是春天的味道。

刘阿婆寄给孩子们的清明粿已经在路上,不难想象她的孩子们在收到包裹时脸上的喜悦之情。若问春天的味道是什么?应是母亲的味道吧,像春天一样,给人温暖和希望。本报记者 张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