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斌 吕兆 图/杨艺锴
在甘肃省永昌县南坝乡,有一座“花果山”。这不是《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家,而是一处被附近村民们称为“花果山”的乡村旅游基地。
西校村村民蔡雪莲正在直播推介“花果山”产的山楂 杨艺锴 摄
与现在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的场景相反,多年前,该区域的不少土地因为耕种困难、灌溉费力等原因撂荒,变成了一片光秃秃的山坡。
“以前我们生活条件差,一口人就那么三四亩地,大家日子过得紧巴巴。那会儿这里虽然名叫花果山,但既没有花也没有果。”南坝乡西校村党支部书记周文山回忆道,曾经的西校村土地贫瘠、干旱少雨,还常年遭受泥石流灾害的侵扰。后来,依靠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大家搬进新房子,这才结束了祖祖辈辈担惊受怕的历史。
亲眼见证了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坡变成如今花满山、果满枝头的“花果山”,周文山感慨不已。几年来,西校村依托该村南侧的1338亩撂荒地及山坡,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栽植了山楂、杏树、云杉、丁香等经济林果及绿化苗木13万株,架设喷灌管网4.41公里,打造成集生态治理、集体经济、产业扶贫、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
曾经光秃秃的山坡,现有山楂、杏树、云杉、丁香等经济林果及绿化苗木13万株。永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看着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大伙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计划。”周文山笑呵呵地说,2021年,六社和八社的村民们依托“花果山”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注册成立了永昌县校蔚营生态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原西校村小学,改建农家乐及经济林果、中药材加工作坊,发展中药材和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业。目前已建成农家乐16间,山楂、菊花加工车间2间,并购置烘干机及山楂切片机各1台,将烘干菊花和生产切片山楂做成产品出售,使生态产业附加值进一步提高。
为了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西校村也搞起了直播。“我们老年人不懂直播,只能在上面和大家瞎聊天。”回想起第一次直播,周文山记忆犹新。“当时很紧张,除了不停地介绍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西校村“花果山”已成集生态治理、集体经济、产业扶贫、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示范基地。杨艺锴 摄
下一步,西校村将组织开展书法、绘画、摄影比赛以及民间曲艺表演、徒步旅行及篝火晚会等活动,让游客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形成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努力把“花果山”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打造成名副其实的“花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