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加快构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 打造“衡字号”

衡水市加快构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 打造“衡字号”

原标题:打造农产品加工业的“衡字号”

武邑县贾寺院耕读文化小镇。

武邑县贾寺院耕读文化小镇。

安平镇杨屯村万亩油菜花海。

安平镇杨屯村万亩油菜花海。

京南湖实业有限公司的员工查看蒸烤后的鸭蛋。

京南湖实业有限公司的员工查看蒸烤后的鸭蛋。

阜城县瓜农在展示成熟的西瓜。

阜城县瓜农在展示成熟的西瓜。

饶阳县村民采摘葡萄。

饶阳县村民采摘葡萄。

枣强县唐林镇塔上村农民在温棚采摘彩椒。

枣强县唐林镇塔上村农民在温棚采摘彩椒。

□记者 王永宏 通讯员 赵栋

如何做强做精“农产品深加工”这篇大文章,衡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创新引领,强链补链;应势而动,抢占先机。一方面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一方面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构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打造“衡水模式”,叫响“衡水品牌”

在衡水市东南部的故城县,正大集团在这里投资兴建了5000万只现代化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公司将发挥产业链基础优势,大力开发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大类预制菜产品。”正大集团中国区资深总裁段永峰对项目的下一步发展,有着这样的思考和规划。

在衡水市西北部的安平县,农产品加工也成为主题。白山药是安平县的特色作物,目前种植面积达2.2万亩。安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范占想介绍:“研发出白山药素蒸面、白山药木糖醇馍派等农产品加工和预制菜产品,形成了10多个大类、上百个品种,2022年总销售额达到1.2亿元。”

从东南到西北,从“地头”到“餐桌”,衡水市深挖自身优势,借政策利好,打造农产品加工业“蓝海市场”的“衡字号”。

有“天时”

应势而动抢抓项目

2月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相关业内人士认为,“预制菜被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今后,预制菜行业会迎来更加健康、理性、蓬勃的发展”。

有了政策的利好,全市应势而动。2月21日,衡水市召开农产品加工业暨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学界、业界的众多嘉宾齐聚衡水,共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以这次大会为标志,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开花结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项,签订合作项目13个、总投资40.52亿元,签约项目涉及食品加工、预制菜、中药材等领域,投资额均在1亿元以上。其中最大项目为安平县与北京(首农)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安平肉食品产业园项目,投资11亿元。

与会嘉宾逐一看展、实地参观,直观地感受衡水市在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预制菜方面的专注和投入。农业的终端呈现方式是餐桌经济,给14亿人口做饭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如何利用好政策,实现打通优质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的快速通道成为关键。“衡水所下的功夫,远不止数月之间,而是运筹良久。”“政策的利好,将是衡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我们看重的,就是衡水在农产品上的资源优势。”……多位与会嘉宾纷纷表示。

占“地利”

产业基础带来先行优势

“升级的菜篮子、换代的菜盘子”——这句话点明了农产品加工业的核心。优质的食材是基本保障,农业基础是否雄厚成了考量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在竞争已显激烈的赛道上冲刺,显然,全市在此方面是有先行优势的。

衡水市拥有耕地840万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统筹农业节水和粮食生产,提前实现深层地下水采补平衡,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要求,衡水市把创建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果蔬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实现果蔬产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2022年,衡水市果蔬生产实现量质齐升,全年蔬菜产量367.7万吨。水果面积稳定在50万亩,设施水果达到12万亩,产量稳定在110万吨,有着“京南大菜园”的美誉。深州蜜桃、阜城漫河西瓜、饶阳设施蔬菜等一大批衡水特色农业品牌叫响全国。衡水市拥有安平、饶阳、武强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能够迅速形成稳定的高品质供应链,助力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衡水在北京新发地上市的蔬菜品种有小菠菜、香菜、圆茄等品种,年上市量约50万吨左右。水果以甜瓜类为主,还有葡萄、枣、梨,年上市量30多万吨。”北京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认为,从数字上就可以看出,北京市场对衡水果蔬的认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农产品加工作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抓手,出台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揽子文件和政策措施,建成加工型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3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22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5家。

在饶阳县蔬菜种植户柳亚罗的大棚内,工人们正在收获芹菜。“收完了芹菜,我紧接着会栽上葡萄,实现双丰收。”柳亚罗说。近期,蔬菜进入收获期,每天有两万吨的蔬菜销往京津市场。今年,衡水市启动高品质果蔬示范区创建行动,以实施基地建设、品质提升、科技助力、品牌塑造、园区培育、平台建设六大工程为抓手,建设科技研发、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和宣传推介平台,着力推进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安平县,投资90亿元、占地面积近6000亩的中国安平食品产业园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首农预制菜等一批食品龙头企业签约入驻。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拉动就业5000多人。”安平县委书记曹向东说。

拥“人和”

多层面融合积蓄发展动力

“近年来,北京新发地市场‘茄子大王’李军、‘山楂大王’王艳丽等市场经营大户,纷纷在衡水地区发展农产品种植基地,带动周边老百姓增收致富,并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总面积达到5.9万亩,为衡水市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形成了典型的北京新发地‘衡水模式’。”北京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说。随着合作的深入,衡水与北京之间的农产品产供销协作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品牌效应结出硕果。

从农产品的单向交流,到人员和产业的互动,进而形成“衡水模式”,叫响“衡水品牌”——这是衡水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的前进号角,更是推进“5+10+N”中国式现代化衡水场景的生动实践,建设京津冀绿色农产品基地、现代农业强市的强力落实。全市上下齐心,努力奋进——市供销社落实淡季储备计划、完善应急保供体系、确保农用物资质量,争当农资供应“主力军”;衡水金融系统“贷”动春耕备耕,发放春耕春管贷款6亿余元;安平县杨屯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油菜产业村级院士工作站,邀请中国农科院王汉中院士到村实地指导……近年来,衡水市培育了河北养元智汇饮品、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深州星火养殖等一批农业领军企业品牌和160余个省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品牌,以及“衡水老白干”“养元”等多个中国驰名商标。

“食用起来很方便,菜品味道也很好。”石家庄市民胡光在品尝了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大红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农家酥肉预制菜后,伸出了大拇指。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衡水设立安平大红门食品公司、王致和衡水食品公司等6家企业,成为当地畜牧养殖、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方面的重要力量。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李少陵认为,衡水具有区位和农业产业优势,与首农食品集团的发展契合度高。“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所属企业在衡水延链、拓链、强链。”李少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