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长春经济圈环线的“劳动欢歌”
长春
长春 > 资讯 > 正文

来自长春经济圈环线的“劳动欢歌”

4月26日,长春经济圈环线二期工程现场,晴。

时下,长春经济圈环线高速公路二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高质量发展步伐愈发铿锵。广大建设者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和勇气,重塑交通版图,为长春画上“一小时经济圈”……

早上6点多,记者在渐亮的天色中驱车赶往工程现场——九台区苇子沟街道,一路颠簸,到达饮马河特大桥施工点时,已近8点。

早上6点多,记者在渐亮的天色中驱车赶往工程现场——九台区苇子沟街道,一路颠簸,到达饮马河特大桥施工点时,已近8点。

此时,饮马河特大桥的箱梁架设已全部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桥面系施工。不远处,一辆混凝土泵车正在作业,十几位工人在桥面浇筑混凝土。一旁,钢筋工马清贺和工友们身穿反光背心、头戴安全帽、戴着手套,分散蹲在密密麻麻排列的钢筋边作业。只见马清贺左手将扎丝套在钢筋上,右手拿着扎钩将扎丝娴熟地绕几圈绑扎扣死。

马清贺正在进行钢筋作业。

马清贺正在进行钢筋作业。

“钢筋是主体建筑的骨架,只有骨骼硬了,建筑质量才有保障。”马清贺说,钢筋工看起来是干粗活的,但却是施工中相当重要的一道工序,下料、位置、固定方法都有严格和精确的要求。说话间,马清贺完成了一个点位,蹲得久了,站起来腿都是麻的。

马清贺今年51岁,来自辽宁省葫芦岛市一个小村庄,媳妇在老家种地,自己常年在工地上干活,一年大约有8个月的工期,能挣6、7万元钱。

“我师傅说干我们这行‘好黑天不如赖白天’,工地上也是,早上7点上工,晚上6点收工,再晚视线不好,质量没有保证,干活也不安全。”

焊接的火花四射,像热情似火的生活。

焊接的火花四射,像热情似火的生活。

马清贺十分腼腆,一说一笑间,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从跟着师傅勤学苦练,到现在凭借经验累积了精准的手感,一晃20多年过去了,在工地的不断打磨中,马清贺逐渐成为一名巧匠能手,在岁月的更迭里,他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负责督导的徐猛是中交一航局二公局、三公局机电局联合体长春环线项目上的一名施工员,他告诉记者,这个工段长34公里,有80多位工人同时作业,包含了混凝土工、钢筋工、木工、杂工等多个工种,虽然日常工作紧张辛苦,但大家热情高涨,对于这些建设者来说,他们每天都在创造一个不一样的饮马河特大桥。

徐猛向本报记者(右)介绍工地概况。

徐猛向本报记者(右)介绍工地概况。

赶到靰鞡草大桥施工点时,已近中午,风呼喇喇地拍着脸,几位工人哼着小曲儿准备收工,今年50岁的木工张国柱却十分专注地支着盒子板。

“支盒子板要下到吊框里,很危险吧?”“不危险,有安全带,还会把铁链挂在钢筋上,防护措施到位。”张大哥说,每天早上工长都会开班前会,除了安排一天的工作外,最主要的就是嘱咐大家注意安全。

张国柱向记者演示木工作业过程。

张国柱向记者演示木工作业过程。

“国家建设这么大工程,投资这么多钱,我们就得精益求精,把这条路建好。”张国柱是四平人,他说媳妇在家种20亩地,两个孩子也都结婚了,自己在外挣些零花钱。

34岁的张雷在驾驶起重机吊料,岁数不大,却是一名有着十几年经验的起重机老司机。“起重机这活挺累,一天吊一百多钩料,一坐几个小时,腰酸背痛,而且乏味。结婚前,我一度想换个工作,但结婚以后得养家,想想还是干老本行,熟悉而且也不少挣。”

张雷操作着起重机吊料。

张雷操作着起重机吊料。

张雷说他家在农安,从工地回家要折腾一上午,但等长春经济圈环线建好,1个小时就到家了。用他的话说,当地人干当地事,起劲!

能干能说能张罗的李霞是靰鞡草大桥施工段的工长,工人安全和工程质量是她最在意的两大块,她带的59个工人,晚上有一个不到租住地,她都不放心。每天在几个工点来回跑,从材料到工人衣食住行都得她张罗。1997年李霞在大连码头拉了第一个施工队,如今她干过的活遍布大江南北。“国家快速发展,到处都是项目,我们的活也源源不断,大家的日子都跟着越来越红火,说到底还是赶上了好时代!”

来自长春经济圈环线的“劳动欢歌”

两个项目点走一圈下来,用了近5个小时。采访结束时,中交一航局二公局、三公局机电局联合体长春项目总工程师杜鹏刚介绍,长春经济圈环线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12条都市圈环线之一,是推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促进“长吉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释放长春市“中心”潜力和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市群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长春市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赋能强基。

来自长春经济圈环线的“劳动欢歌”

沿着杜鹏刚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一幅壮美的施工画卷。画卷中,建设者们一双双粗糙坚实的手、一张张黝黑朴实的脸,深深印在记者的脑海里。他们辛勤劳作却忙中有乐,他们靠劳动去创造幸福的生活,也为这个城市添置属于自己的光彩。他们有干劲,有盼头,更有欢乐。时近下午1点,工地上,奋斗的号子再次响起,应和着设备的轰鸣和拼搏的快乐,在这个春天唱响了一曲劳动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