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以来,新冠卷土重来。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新冠情况,4月13日到4月20日,国内新冠核酸阳性率从1.3%上升到了1.7%,4月27日达到了4.4%,已经很接近5%的“社区传播”警戒线。
如果说最近几个月的短暂遗忘是一种对过去三年的安抚,那么,现在病毒重新出现在国人面前,该有什么心态?
二阳,一个个增多,小高峰在来临。
就在五一全家外出时,在酒店的我第一个阳了。最初是睡觉前嗓子不舒服,我也没在意,大约第二天晚上,就开始发烧了,找出抗原一测,果然阳了。
虽然周围很多人都二阳了,但轮到自己了,还是稍微有些忐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自然是先准备药。
现在有药了,可以心态平和地面对病毒了。
选药
之前疫情的时候写文章,对相关药物有一些研究,我个人觉得相比吃缓解症状的感冒药,还可以吃抗新冠病毒的特效药比较好。
现在比较有效的是针对3CL靶点的。3CL蛋白酶在新冠病毒中高度保守,意思是即使新冠病毒从奥密克戎继续发生变异,靶向3CL的药物依旧有效,所以不用分辨自己感染的是什么新冠毒株。
这类药的选择并不多。一种是辉瑞的Paxlovid,即P药,它是全球首款上市的以3CL为靶点的口服小分子药物,也是欧美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显示,Paxlovid在出现症状的3天内服药,患者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89%。
2022年4月,世卫组织的《新冠病毒治疗指南》推荐P药为轻中度治疗的唯一方案。还有一种是日本盐野义的3CL抑制剂盐野义Xocova,国内还没上市。
另外则是国产的先诺欣,是我国首款自主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3CL靶点抗新冠病毒创新药。它并非瑞辉的仿制药,而是“同靶点”的同类药。
我查了一下先诺欣的临床数据,使用先诺欣5天后,病毒载量下降超96%,数据看起来比P药更佳,能显著缩短COVID-19的11种症状,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比起年初,新冠药现在供应充足。Paxlovid现在没进医保了,价格接近2000块。考虑到性价比,我决定买先诺欣。
通过先诺欣的网站,在“便民找药地图”找到相邻的医药机构,当时时间已晚,吃了一颗芬必得打算第二天去,等拿到药的时候,从嗓子不舒服算起,已经是感染第三天了。
那时感觉还行,低烧38度多,一吃退烧药发热就会降下去,身体有酸痛、嗓子不舒服,但都不太严重,我就没有吃药。
我妻子比我晚两天感染,也不知道是从我这里传染的,还是从孩子那传染的,她没有选择等待与观察,就直接吃了先诺欣。
这个选择,不经意间避免了后面的麻烦。
转阴
事实告诉我,有病就该吃药,我妻子转阴比我快。
大约在第三天我就不用吃药来降温了,体温一直在37.5的样子,在发烧与不发烧的门槛上。嗓子还是有些不舒服,有点合并细菌感染,我开始吃抗生素,身体还有些酸痛。
那时我认为自己基本上好了,准备回上海了。不过,我妈妈不这样认为。
感染新冠后什么时候没有传染力呢?最准确的是核酸检测,但现在核酸点几乎没了。做抗原的标准,网上一般说法时连续三天阴性。
我妈有一些基础病,所以想我们转阴了再回来上海。这个担心是有道理的,没必要冒这个险,所以全家继续度假,等待转阴。两个孩子的症状都很轻,除了晚上发烧,吃了药就好转,没有其他不舒服。
我虽然没有症状了,但抗原阳性还持续了一段时间。相比之下,我妻子吃了先诺欣,抗原很快就阴性了。如果她像我一样,转阴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在外面多呆好几天,除了多花住宿费用,还影响到后续的日程安排。
实际上,直到不得不回上海,我还没转阴,我妈先躲去亲戚家住了几天。后来,亲戚二阳了,我妈回来后,我为了避免感染她,非常不方便。
现在上海中小学的政策是,只要阴了就可以去上学。所以,提前转阴,能减少很多麻烦。
小分子药物好处很多,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早日转阴,对生活的影响更小,不耽误孩子上学,也避免感染家人,但获取还是有点麻烦。从有症状到明显症状,这大致要一天时间。
我从嗓子不舒服到发烧,大约一天多。如果没抗原还得先买抗原确诊。然后,找到医疗机构开药,这又得要时间。虽然医疗机构很多,但从消费习惯来说,这是一个门槛。
新冠本身有不确定性,感染后,可以立马吃药,也可以不吃药扛一扛,可获得性会影响人的选择。我就是这样的,本来准备吃药,但因为要去医院,就一直推到第二天下午,结果药到了,我基本上就好了。
有时候,这样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比如,病程延长,增加医疗费用,甚至损害健康。所以,获得药物的程序繁琐程度,会影响到药物的“实际健康收益”。
未来
4月20日,张文宏在题为《新冠二次感染》的公开演讲中表示,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
高福也在近日表示:“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不要因为长新冠可能对人类有影响就不敢讲,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所以病人该诊断要诊断,该用药要用药。”
我调查询问了一下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只要现场测出抗原阳性,就可以配特效药,供应尚充足,让人挺安心的。
另外,我觉得不妨建立一个阈值,当感染率超过多少的时候,就放开更方便的渠道。像美国供应P药那样,放到有药剂师的药店,或者像感冒药一样在外卖软件上进行问诊+配送。感觉不舒服,做抗原,抗原阳性,就可以很快获取药,过程变得简单,药物的价值就更大。
除了获药政策,应该更新的还有我们应对病毒的观念,我们要重新审视新冠。
过去三年,我们穷尽了行政动员手段,以一种略显悲壮的方式和新冠病毒战斗。三年后,我们有了更多的武器,疫苗、新冠特效药,世卫也宣布大流行的终结,意味着行政动员时代的结束,医药科技应对新冠时代的真正开启。
病毒会继续变异,XBB优势株已经很快在中国占到70%。人类和新冠长期共存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在这个现实背景下,公众对待新冠的态度,出现了割裂和分化。
一部分公众对再次感染是极其敏感的,尤其是家有高危人群、已经充分了解新冠危害的城市中产。他们会分辨哪种药物是缓解症状的对症治疗,哪种药物是直接抗新冠病毒的对因治疗,对后者进行科研级别的研究、筛选,想尽办法进行储备。
另一部分选择刻意遗忘,告诉自己“新冠已经过去了”。他们在社交平台相关新闻的评论区留言“再也不给我推送新冠新闻”,毅然决然去拥抱“烟火气”,淄博的走红或因此理。
我对两者并无臧否,相反都充满理解。两类人群的表现天差地别,但形成的原因都是一致的:在过去几年伤得太深,痛得太狠——疫情成为我们这代人心里的疤。
对个人而言,为了家人和社会,我选择积极应对。新冠不是感冒,新冠的危害,对心脏中枢神经等等的影响,很多都是未知的。海内外的一些研究已经出现,提示不容小觑。
依靠医药科技,学会和病毒相处是后大流行时代地球人都得掌握的一门学问。多一些科学精神,及时进行对因治疗,公共卫生政策还应该聚焦研发出更有效的疫苗上,这不仅是对抗病毒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的需要。
对新冠的主动作为、科学常识,或许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必备技能。有人说,脆弱是中产的特征,那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反脆弱的时代,相信科学。
我们不需要把头埋进沙子,在各种难以掌控的不确定性中,尽可能拥抱科学,可以避免那些或大或小的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是自己和家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句话,从现在开始,就不再是说说而已了。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