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浙江答问!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如何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浙江答问!

5月30日下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推动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相关情况。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省委网信办副主任许晴,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芮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现场发布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一起来了解。

浙江卫视记者:“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至今,取得了哪些成果?接下来如何实施好这项工程?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介绍,浙江所取得的成就、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始终遵循总书记“今、古、人、文”四大板块布局,文化研究工程取得了丰硕学术成果

通过“‘八八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一大批成果,对浙江当代发展和历史文化进行系统研究,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遵循总书记“打造当代浙江学术品牌”的构想,文化研究工程为繁荣浙江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良好条件

浙江锻造了一支学养深厚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了一套符合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规律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始终遵循总书记“对浙江历史文化深入研究”的指示,文化研究工程为提升浙江文化软实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依托“龙泉司法档案”等众多项目成果,弘扬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传承了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

始终遵循总书记“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的要求,文化研究工程形成了一套高效完善的学术研究组织模式和实践样板

文化研究工程首创“党委领导挂帅,政府大力支持,财政专项保障,省社科联规划组织,地方部门联动推进,专家学者广泛参与”的学术管理模式和以历史文化积淀与当代发展实践互为坐标的学术研究模式,在全国区域文化建设中具有首创性和示范性。

下一步将在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在总体谋划上突出新站位

努力把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建设成为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传承创新浙江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高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载体、推广展示浙江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

在学术研究上拓展新领域

将“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实施三个‘一号工程’研究”、和合文化等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研究等选题列入三期研究。

在成果转化上体现新思路

保持学术性的同时,提升通俗可读性。将尝试开展民间民俗文化、地方饮食文化等研究。

在运作机制上出台新举措

将积极尝试探索 “约请委托”“省市县共建”等课题立项形式,组织调动省内外、国内外各方面力量参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浙江之声记者:浙江近年来是如何在网络空间汇聚强大正能量,为广大网民构建美好精神家园的?

省委网信办副主任许晴介绍,浙江坚持举旗铸魂、守正创新,为广大网民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美好纯澈的网上精神家园。

坚持思想引领,不断巩固广大网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凝聚广大网民。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等网上主题宣传,把各地区各部门“七进”宣讲在网上展示。

壮大网上主流舆论,持续凝聚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的磅礴力量

围绕“两个先行”“三个‘一号工程’”等省委中心工作组织开展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比如,聚焦“八八战略”“共同富裕”等浙江特色重大主题,精心推出一批网络传播品牌,通过多种形式手段,吸引青年网民用生活化、故事化、网络化的方式参与互动传播。

强化氛围营造,共同打造彰显“重要窗口”良好形象的舆论生态

弘扬“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组建“新莓圈”浙江新媒体联盟,挖掘推广一批现象级新媒体产品。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围绕“浙里最暖”等正能量主题,汇聚原创涉浙正能量暖新闻作品已超1800件。在疫情防控、防汛防台等突发应急事件中,积极推进“捉谣记”网络辟谣平台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正本清源作用。

新华社记者:推动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现精神富有。浙江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进展如何?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从三个方面介绍:

怎样才是精神富有?——构建可评价的目标体系

围绕“精神富有是什么、怎样才能精神富有”这个重大课题,浙江系统开展研究,明确实现精神富有的内涵、目标和路径,构建可评价的目标体系。连续两年举办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高峰论坛,成立共同富裕文化创新中心,做好精神富有的研究阐释、宣传解读。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用这样20个字来概括“精神富有”的基本内涵:精神充实、文化丰富、文明有礼、心态平和、社会和谐。在这个基础上,探索建立“精神富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到精神富有的指数。

怎样推动实现精神富有?——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是缩小“三大差距”。推动精神富有,关键也要缩小城乡、地区和不同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浙江创新推进以精神富有为标志的文化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区域均衡的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

累计建成2万多家农村文化礼堂,实现了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嘉善洪溪村曾是干群关系紧张、村民时有上访的后进村。这些年,洪溪村依托文化礼堂,打造了村民趣味运动会、百桌千人宴、洪溪“村晚”三大特色文化品牌,每年开展各类活动100多场,吸引村民广泛参与,实现了从曾经的“上访村”到现在经济富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和谐村”的华丽转身。“我们的村晚”也是农村文化礼堂形成的特色活动品牌。2023年春节期间,全省有600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举办了“我们的村晚”,最多的年份有1100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举办“我们的村晚”。

积极开展“艺术乡建”,以艺术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衢州余东村,村民“白天扛锄头、晚上拿笔头”,绘制了大量特色鲜明的农民画,打响了“中国第一农民画村”品牌,形成了“农民画+文创+旅游+研学”的文化产业链,村民们用画笔绘出了一幅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2023年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杭州国家版本馆一开馆就开放、一开放就爆满,每周有讲座、有展览、有交流。目前已经打造了“文润讲坛”“文润阅读角”“文润书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品牌。特别是先后举办了三期“文润讲坛”,邀请王澍、陈振濂、麦家等业界大咖作主题讲座,线上直播总观看数超70万,把“高大上”的藏书楼变成了“接地气”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吸引众多市民朋友争相打卡,成为网红“新地标”。

怎样让精神富有可感可知?——构建全域文明“浙江有礼”品牌体系

浙江创新打造全域文明“浙江有礼”品牌体系,系统推进“浙风十礼”行动,让文明成为之江大地上最靓丽的风景线。浙江三道风景线:

“最美浙江人”风景线。从2017年至今,浙江总共选树宣传了4685位“最美浙江人”,这一位位诠释“最美”、彰显“大爱”的浙江人,照亮了人间、捂热了社会、感动了世人。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生命最后76秒拯救24名乘客的“最美司机”吴斌,扎根基层、献身事业的“宣传战士”徐利民等等,他们的最美身影被广大人民群众深深记住,他们的凡人善举让“最美”成为新时代浙江人的闪亮符号。

“礼让斑马线”风景线。很多外地游客来到浙江,最深刻的印象不是湖光山色和各色美食,而是斑马线前的一次温暖礼让。2021年,推出“礼让斑马线 云上看文明”慢直播活动,在中国美院南山校区门口、杭州市延安路银泰百货门口等2个车流密集、游客汇聚的无信号灯斑马线路段,进行现场直播。全网直播260余场,观看量超4.6亿人次,让全国网友共同见证,美丽风景线能不能经得起检验。当年数据显示,全省斑马线礼让率从87.3%提高到93.5%。

志愿服务风景线。推出“志愿浙江”平台,构建了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景触达、全程管理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志愿服务体系,超过1800万注册志愿者通过平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目前,“志愿浙江”数字化应用累计服务群众超4.9亿人次。

此外,浙江还推出了垃圾要分类、聚餐用公筷等新的文明品牌,让文明真正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每个人身上,让精神富有成色更足、可感可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记者:浙江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芮宏介绍,近年来,浙江紧扣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加快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浙江样板”。

抓项目、创标识

省政府出台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以文旅投资“双百”计划为杠杆,实施“串珠成链”十大百亿工程,加快建设四条诗路、红色革命、蓝色海洋、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带。

近3年来,全省文旅项目投资逆势增长。未来5年,全省文旅项目将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

提品质、优业态

目前浙江创成的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同时,打造“跟着课本游浙江”等品牌,推动全省百家博物馆、美术馆创建A级旅游景区,一批“文旅+”“+文旅”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重集成、强改革

推进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了“浙里文化圈”“游浙里”等重点应用,打造出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文化空间和更智慧的文旅生活选项。

在全国率先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培育宋韵文化、阳明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等一批示范性文旅融合IP。抓住小切口,推出百县千碗等高品质消费品牌,拓展产业链,撬动大消费。

以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为契机,浙江将举办“文旅赋能亚运”系列活动,让“亚运时刻”也同样成为“旅游休闲时刻”和“文化体验时刻”。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能否评价一下这些年浙江在文艺创作方面的总体情况?如何破解当前文艺创作面临的困境?

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介绍,浙江大力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生态,推出了一大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共获448个国家级权威奖项。

浙产影视叫好又叫座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在全国“五个一工程”、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电视 “金鹰奖”“飞天奖”评比中共获98个奖项。

重大主题美术创作领跑全国

26件美术作品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33件美术作品入选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馆大展,入选数均居全国之首。

浙江摄影引发全国高度关注

全国摄影艺术展入选数连续12年6届全国第一,形成了摄影的“浙江现象”。

文艺百花竞相绽放

25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继2021年婺剧演员楼胜夺得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魁首后,前不久越剧演员章益清又摘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近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奖数均居全国首位;历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选稳居全国前列。

音乐、舞蹈创作表演取得较大突破

《本色》入选中宣部第九批“中国梦”主题新创歌曲,2人获第13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舞蹈《碇步桥》成为2023年央视春晚爆款。

下一步,浙江将聚焦文艺攀峰目标,坚持守正创新、系统重塑:

建立完善文艺创作全周期服务机制

形成项目策划、创作采风、人才培养、文艺评奖、理论评论、宣传推广等工作闭环。

建立全国重大展赛迎战备战机制

组建各艺术门类冲刺全国重大展赛创作表演团队,营造“大练兵、大比武”的浓厚氛围。

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引导扶持力度

全面精准把握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如何利用好浙江丰富的文旅资源?

芮宏介绍,近年来,浙江坚持“物质富足、精神富有”双向发力,积极探索文旅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让文化旅游“富口袋”更高效均衡

实施了山区26县“百项千亿”等十大工程,实施“万村景区化”2.0计划等,建成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66家,覆盖率超73%;全省景区村、景区镇、景区城覆盖率分别达56.5%、72.2%、92%。

全省旅游产业从业人员398.5万人;26个山区县中,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8%的有22个;建成乡村民宿2.2万家,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2022年,全省乡村旅游经营收入达514.6亿元。

让文化旅游“富脑袋”更精准可感

研究制定了两套指标体系,实现“精神富有”可量化、可评价,面向外来务工人员、青少年、残疾人等群体推行“缺什么、补什么”的分人群精准公共文化供给。

实施百亿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区有“三馆”。全省全民艺术普及率达74.4%。成功举办中国歌剧节、之江艺术季、浙江戏剧节等活动。

让文旅促进共富的“压舱石”更坚强有力

建立重大文艺创作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行“文化管家”运营模式,率先实施省域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评估。

强化对玻璃栈道、滑翔伞、露营等新业态项目安全监管;制定《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规规章,主导研制我国首批旅游国际标准和一批国家标准。

潮新闻记者:网信部门在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上有哪些举措?

许晴介绍,近年来,浙江省委网信办以“之江净网”网络生态治理行动为牵引,重拳出击、严厉整治网民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焦点问题。

聚焦重点网络乱象,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持续开展“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饭圈’乱象整治”等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涉网络虚假信息、低俗涉黄、血腥暴力等不良有害信息,严打网络欺凌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网络游戏平台完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建设。

重塑多跨协同机制,汇聚多元共治合力

出台《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网络虚假信息治理的决定》《浙江省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文件,建立完善了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内容“分业分层监管、联合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建设“之江净网”网络空间依法治理平台,推动网络执法主体互联。

推进省域执法一体化建设,提升网络执法效能

率先实现了省、市、县网信执法主体资格和执法人员全覆盖,持续优化浙里网络综合执法应用。

创新打造服务型网络执法模式;开展“浙e执法”系列行动,开展浙江县域网络执法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重拳惩处网上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浙江日报记者:浙江在文艺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做法,效果如何?

杨守卫介绍,“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浙江坚持把培养造就文艺名家、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分层分类推动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抓文艺名家和青年文艺人才培养

2013年以来,连续10年实施造型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共培养386名青年艺术家。2020年,创新推出“文艺名家孵化计划”。

以重点工程锻造重大主题创作主力军

比如,通过连续8年实施4期“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打造了一支主题美术创作“国家队”。

关心扶持“文艺两新”和基层文艺人才成长

出台《关于扶持“横漂”发展的若干意见》,成立全国首个影视类产业文联——横店影视产业文联,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文艺两新发展促进会。推动各类优质文艺资源下沉到基层。

精心打造青少年文艺人才成长平台

根据不同艺术门类特点,精心打造浙江少儿戏曲小金桂荟萃、浙江省中小学生书法大赛等一系列平台。

下一步,浙江将坚持“德艺双馨”标准,进一步优化文艺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文艺名家培育项目升级版

创新培育载体,搭建更多平台,突出实践磨炼,推进名家培育项目取得更大成效。

推出中青年文艺人才“攀峰计划”

选出12至20名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进行重点培养。

建立激发文艺工作者创新活力机制

以“之江潮”杯文化大奖为牵引,推动全省文艺工作者创造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积极推进浙籍文艺名家回归。

来源: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