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36申奥前景分析,成都or重庆or上海……|奥运里外
体育
体育 > 综合体育 > 正文

中国2036申奥前景分析,成都or重庆or上海……|奥运里外

作者|拉兹洛·瓦伊达

对中国来说,2008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中国以惊人的面貌登上世界舞台。不止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蓬勃发展,伴随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清晰而响亮的鼓声,划破天空,中国的体育事业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14年后,中国成功举办冬奥会,再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优质的办赛能力、坚实的信心和日益增长的领导力。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再一次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中,也再一次震惊了世界。

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有史以来全球第一座“双奥之城”,北京已经被镌刻在奥林匹克的历史当中,并且很难被动摇。更让人称道的是,中国在办赛过程中展示出的完美组织能力和全民参与热情,使中国有能力成为国际上任何体育组织的可靠伙伴。

1.png

不仅办赛能力,中国运动员借助家门口的夏季和冬季奥运会,表现也显著提高,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成功,而且在洲际和世界锦标赛以及其他国际体育赛事中保持了值得称赞的体育遗产,现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即使是一片向好的环境,依然不能阻挡我们对未来充满疑问:中国是否会考虑再次申请奥运会?哪些方面还需要提升?哪座城市会获得机会?未来在中国办的赛事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申奥没有失败者

耐人寻味的是,国际奥委会(IOC)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主办城市的竞标程序。在我看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2016年12月发表的言论臭名昭著,他认为当时的申办过程产生了太多的“失败者”,这些没能成功申办奥运会的城市,或许会在之后失去主办奥运会的“野心”,并威胁到其他城市办奥运会的意愿。他当时或许想的是,如果只是将2024奥运会主办权授予巴黎或者洛杉矶,会对其中一座落选城市之后申奥产生负面影响。(延展阅读:首尔瞄准2036奥运会,申奥其实是种另类投资 | 奥运里外)

我个人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我不会称他们为“失败者”。巴赫主席本人作为一名奥运冠军,应该知道体育的竞争是友好的,本质上讲,体育的世界必然有赢家产生,但剩下的人是出色的参赛者,而绝非“失败者”。

在之前的申奥流程中,各国奥申委的准备周期一般为两年。当中不乏展示错综复杂且影响深远的活动,让全世界、特别是媒体机构,在24个月的时间里会不遗余力地为此工作。许多城市肯定会花费大量资金来资助他们的申办工作,但仍不必为没有赢得主办权而感到失望。如果站在未来回首,在这段时间内,他们为自己的城市和国家所做宣传和推广而产生的价值,应该数倍于实际支出。

2.png

此外,奥运会作为一个媒体关注热点,不仅被媒体,还会受到全球大量体育爱好者的报道和关注,有力地促进奥运品牌的维护。在这些没有奥运会比赛的日子里,奥运会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奥运会在媒体和公共空间的持续露出也让商业伙伴感到满意,因为他们的品牌可以借助奥运会得到额外的曝光。

在为期2年的申办期间,以4个候选城市来计算,投入总金额将达到2.5亿美元左右。所有这些钱都用于直接或间接地推广奥运品牌,从国际奥委会的角度来看,应该是一个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但是,上述情况却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

走向“线下”的申办流程

目前来看,申办奥运会的程序似乎正在更新,申办奥运会的流程也变得更“不上台面”。

新程序包括与潜在城市的领导、相关国家体育机构以及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进行所谓的非公开协商。在我的观察当中,宣布奥运会承办资格前的一系列走访,考察工作是没有被摆在明面上来处理的,就像我也很纳闷:为什么布里斯班突然成为了2032年奥运会的东道主?这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随着2032年奥运会举办地被公开,就意味着布里斯班拥有了十年的准备时间,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国际奥委会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中寻求足够多的保障,希望让奥运会的筹备变得有可预测性;同时,他们也在寻求财政和组织上的稳定,这或许就是他们从长计议的原因。

更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国际奥委会委员李玲蔚是IOC未来主办城市委员会(Future Host Commission)的成员,因此,中国在获取奥运主办席位的“非公开讨论”中有一个可直接对接的内部人士,那么中国在之后将如何对待奥运会的举办?

3.png

▲究竟谁能获得2036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近期拜访中国时表示:“奥运会的大家庭永远欢迎中国,但目前的主办权已经分配到了2032年,所以中国如果想再次申办奥运会,则至少要到2036年。所以中国还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不过我个人非常希望中国能在未来几年多举办国际大型赛事。”

巴赫称,有兴趣举办2036年奥运会的国家或地区已经达到两位数,所以他强调,在争夺2036年奥运会主办权的过程中,中国至少要面临10个对手,我已知的包括韩国、印度、印尼、德国、卡塔尔、匈牙利、土耳其、墨西哥、埃及和英国。巴赫主席在拜访期间做出了一个很好的姿态,他表示国际奥委会将捐赠5200万美元冬奥盈余中的1040万,来支持维护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遗产。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国际奥委会在涉及冬奥会的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2022年12月,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决定推迟宣布2030年冬奥会的主办城市,并为新的竞争者敞开大门。同时,国际奥委会还启动了一项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未来可能确定几个永久的冬奥主办方,未来的冬奥会就在这几个主办方之间轮流进行。

中国再度主办奥运会?

目前来看,上海市已经成为潜在的奥运会主办方,成都市和重庆市也逐渐冒出申办奥运会的野心。事实上,从地区的办赛能力和经济规模考虑,中国至少有十座城市具备举办奥运会的能力。

中国的能力和雄心是毋庸置疑的,如若能够再次获得举办奥运会的机会,新的奥运会并不会掩盖北京在两届奥运会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且能够提供一项潜在的推动力。中国公司对体育相关投资的兴趣越来越大,包括赞助赛事和联合会以及与其他体育IP的全球性合作。

在全球体育赛事的传统和数字转播中,中国公司的存在感正越来越高;另外电子竞技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在电竞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后,中国举办相关运动会的雄心也可能随之增加;而且,从国家议程的角度考虑,提升体育和文化的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优先项,举办2036年奥运会,也契合中国在这方面的要求。

令人惋惜的是,举办国际足联的世界杯对中国来说依然遥不可及,主要是由于中国男足还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我个人当下的感觉是,中国会提出申办2036年的奥运会,而哪个城市将被赋予这一特权,还需要时间去观察。至于国际奥委会,想让他们不支持中国城市申奥,会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4.jpg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