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卫二“太空之弦” 首度亮相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地卫二“太空之弦” 首度亮相

8月10日12时10分,中国首颗以人工智能(AI)载荷为核心、具备智能操作系统的人工智能卫星“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经过近两周的系统自检和调试,这个人工智能处理系统——“弦”顺利启动进入正常工作阶段。近日,其向地面传回一组地球全景艺术作品——“太空之弦”,就在刚刚,地卫二卫星公司正式对外发布,这组地球与卫星共舞的绝美影像首度亮相。

位于临平算力小镇的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在观看卫星回传图像。这组漂亮得不像实拍的真实照片,100%由卫星自主完成,未加任何后期人工特效,让苍茫宇宙瞬间跃然眼前。

卫星完全突破了镜头的视角限制,完成对地球的360度拍摄,照片可以随意放缩,也可以配合VR设备感受身历其境的“太空穿梭”。这组照片来自该公司的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卫星,它在500公里近地轨道驱动多组空间相机完成,并在轨实现了影像融合、HDR、目标识别等多个操作。

在500km轨道拍摄的太空,智能体发布了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图像。

卫星拍摄地球全景影像放大后,图中区域大致为卫星从好望角飞行至波斯湾拍摄。

“地卫二”是我区一家具备智能卫星研发、制造、发射、测控等能力的企业。8月10日,“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发射并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它搭载的人工智能处理系统“弦”也忙碌地工作起来。

晨昏线

“‘弦平台’就相当于手机的芯片,它让卫星成为了一个跑得动大模型的太空智能体,相较于当下在轨的卫星智能化水平,提升数十倍。”该公司首席人工智能专家康亚舒介绍,太空智慧体能实时感知地球及其周围的变化,在星上就对影像进行处理、合成、压缩等等环节,及时完整地传回影像数据。这样的多维、大范围空间图像,为工程师们提供了更多的数据解读可能性,也催生出新的思考和理论。

在当前公开数据中,低轨遥感卫星最多能够捕捉300公里范围内的图像,然而这颗智能体不仅能呈现地球的景象,还能同时囊括卫星自身、地球以及周边空间的影像,这近乎于绘制一张太空特定区域的全景地图,为人类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无限可能。让人不禁开始期待,地球自拍的奇思妙想化为现实,那么卫星太空“直播”可能就在并不遥远的未来。

卫星本体

“同时,卫星不再仅限于简单的拍摄和数据收集,而是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的任务。”地卫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王春晖告诉记者,我们在这颗卫星上部署了全新计算架构和自动驾驶级的太空算力,有了强大算力和尖端AI技术的支持,它可以驱动高分辨率面阵相机、近红外相机等载荷,运算超过百种算法,实现星上的实时观测、实时处理和太空智能。接下来,“地卫二”将继续发展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卫星融合技术,提升空间信息服务的能力。

来源丨临平发布

记者丨陈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