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我的健康我做主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我的健康我做主

原标题: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我的健康我做主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檀亚楠

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今年的主题为“三减+三健,健康新动力”。为此,记者特约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常务副主任骆彬推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特别策划,以引导公众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控制“盐”值

“百味盐为先”,食盐是美味佳肴的添加剂,但高盐危害却不可等“咸”视之。骆彬表示,饮食中钠盐含量过高可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另外,吃盐过多还可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那么,如何减盐才能做到健康风味两全其美呢?骆彬建议,控制食盐摄入量,建议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使用定量盐勺,如果觉得口味不好,不妨加醋、胡椒、辣椒等来调味;此外,用餐时一些人喜欢吃点咸菜,或者用酱油烹调,无形之中会增加盐的摄取,因此要注意避免。

学习一些控盐小妙招。少吃榨菜、咸菜和腌制食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购买包装食品时,要注意阅读营养成分表,选择“钠”含量低的食品;减少使用酱油、蚝油、豆瓣酱、味精、鸡精、沙拉酱、番茄酱等调味品;多选择新鲜的肉类、鱼类、蛋类,少吃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在外就餐时,尽量选择低盐菜品。

最后,骆彬提醒,盐也可能隐藏在你感觉不到咸的食品中,如方便面、挂面、坚果、面包、饼干、冰激凌等,因此,要警惕这些“藏起来”的盐。

减少糖摄入

糖果、蛋糕、甜饮料……有人贪恋甜甜的感觉,也有人坚信“吃糖不健康”,那么,每天吃多少糖合适?糖吃多了到底有啥不好?日常饮食中又该如何与糖打交道?

骆彬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糖摄入指南推荐每天吃糖的量不超过50克,如果可以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

过量摄入糖有啥不好?一方面,过量摄入糖会增加龋齿和肥胖的发病风险,而肥胖又可能会增加患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甚至癌症的风险。另一方面,糖提供的是一种“空能量”,不含其他必需营养素,这种能量多了,就会影响其他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从而带来营养不良的风险。因此说,糖本身虽然“无罪”,但是如果不加节制的摄入,的确有可能成为“健康杀手”。

减糖是指减少人工添加到食物中的单糖或双糖,也就是指减少食物的添加糖。添加糖是指由生产厂家、厨师或我们自己在食品中添加的各种单糖或双糖,具有甜味特征(常用的有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玉米糖浆等),但不包括完整水果和蔬菜中的糖。

日常饮食中正确与糖打交道,还应注意减少“隐形糖”的摄入。购买包装食品时,注意看营养标签,特别是那些号称“零脂肪”“低糖”或“无糖“的食品,要注意看它的成分和营养素含量。同时还应注意烹饪过程少加糖,减少吃高糖食物的次数,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正确用油

“油多不坏菜”“油不冒烟,菜不下锅”,是不少人做美味菜肴的方法。一些人认为吃油太多顶多是导致肥胖,没什么大不了。然而长期吃油太多,对身体的危害可不止这一点。

据骆彬介绍,无论是动物油,还是植物油,摄入过多都会引起高脂血症,长期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疾病。

健康减油,需控制烹调油摄入量,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注意烹调方法,烹调食物时尽可能选择不用或少量用油的方法,如蒸、煮、凉拌等;少吃或不吃如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在外就餐时少点油炸类菜品;学会使用控油壶,把全家每天应食用的烹调油倒入带刻度的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坚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总量;不喝菜汤,烹饪菜品时一部分油脂会留在菜汤里,建议不要喝菜汤或汤泡饭食用。

此外,骆彬提醒,健康减油还应该学会阅读食品营养成分表,尤其在超市购买食品时,优先选择含油脂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