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南昌年轻人“卷”起来了?
江西
江西 > 赣鄱 > 正文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南昌年轻人“卷”起来了?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one two three,恰恰!”听着老师的口令,学员们跟着做出相应的动作——在省城红谷滩区工人文化宫舞蹈教室里,20多名学员正神情专注地跟着舞蹈老师学习,她们有的是附近上班族,有的是年轻的宝妈。

当夜幕降临,街道亮起灯火,城市中一种新的夜生活方式在年轻人当中兴起——上夜校!在灯火通明的工人文化宫教室内,一群年轻人正在学习新的技艺。工人文化宫夜校的重现,不仅为大家提供了新的休闲地,也反映出南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提升。

年轻群体成主力军,“90后”“00后”占五成

位于红谷滩区会展路29号的南昌市工人文化宫,工作日晚上和周末都很热闹,学员们会准时来到这里上课。今年8月,南昌市工人文化宫推出第三期职工公益培训班课程,受欢迎的程度可以用“跑火”来形容。不到两个小时,一些成人班课程就被一抢而空,尤其是瑜伽、烘焙这类走俏的课程。

记者了解到,这些公益课程覆盖了文化、艺术、体育,运动健身类的有太极班、健身单车班;舞蹈类的有拉丁舞、西域舞;声乐类的有电钢琴、古筝;绘画类的有素描、水彩画、国画等等。此外,这些公益培训班统一采取免费培训的形式,只收取押金,培训结束后到课率达80%的原额返还。授课的老师是来自各个行业协会的专家成员。丰富的课程类别、高性价比的培训,让这里成为不少职工的“宝藏乐园”。

“每期公益课程开班都有很多人报名,这些学员来自不同的单位,有人是为了提升技能,有人是为丰富业余生活。今年我们的学员数突破新高,从1月至今,累计报名3000余人次。年轻群体成为学员主力军,‘90后’‘00后’学员占现有学员的五成。”南昌市工人文化宫宣教科副科长万新红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职工对工作之余的文化生活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工人文化宫再度成为工会履行教育职能、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的主阵地。近年来,南昌市工人文化宫的课程也有了明显变化,除了书法、国画等传统类课程,新增的推拿、化妆、收纳、裁剪DIY、烘焙等特色课程亦受到职工欢迎。

瑜伽、古筝、国画受欢迎,美妆、搏击操很吸睛

学员正在画国画

学员正在画国画

老师正在上美妆课

老师正在上美妆课

搏击操课

搏击操课

今年10月,省城红谷滩区工人文化宫正式开馆,其地点位于红谷滩区凤凰中大道929号吉成大厦裙楼3层。丰富的课程门类、亲民的价格等吸引着大批年轻人关注并报名。“目前我们已经推出了3批课程,每次课程一推出很快就能报满。”红谷滩区工人文化宫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更多人有参与机会,每名学员限报两门课程。

在工人文化宫可以学什么?记者了解到,红谷滩区工人文化宫推出的课程包括瑜伽、太极拳、拉丁课、书法、国画、古筝、摄影等20多门课程,最新推出的课程还有美妆、搏击操,这些新课受到不少学员的欢迎。针对一些报名人数多的热门课程,红谷滩区工人文化宫开设B班。“根据上课场地的大小,有些课程我们会开到20多人,少的有七八人,像瑜伽、古筝、国画、书法这些比较‘跑火’的课程都开设了B班。”工作人员说。

“要不是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我还想多报几门课。”在红谷滩区某企业就职的曾女士报了国画和形体课。“比起外面的培训连锁店,这里的课程普遍性价比更高。”曾女士介绍。

参加夜间“补习班”,寻找自己的“精神天地”

工人文化宫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工作日傍晚6时后以及周末。这让更多上班族有了参加夜间“补习班”的机会。下班之后,走进工人文化宫学习成为这些年轻人的生活日常。

为何“夜校”备受年轻人青睐?10月31日,走进红谷滩区工人文化宫,记者了解到,学员们热衷上“夜校”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学习一门新的技能,有的是为了通过上课释放压力。同时,工人文化宫也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场所。

“平时下班在家也是刷手机,因为从小就喜欢画画,现在来这里上课也算重拾自己儿时的爱好。”“95后”胡喻(化名)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红谷滩区工人文化宫国画班的一名学员。选择国画对于她而言不仅是重拾爱好,也是给自己找个放空自我的地方。画国画是一件需要投入精力的事情,1-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可以让胡喻沉浸在画的世界。描边、上色,跟着老师一节节课学习下来,她已经能画出一朵朵生动的荷花。

“每周2小时的课程就相当于在给自己充电。”26岁的小王(化名)是一名银行职工,“上‘夜校’更像是去一个给自己放松的地方。想到周四晚上有一节拉丁课,自己也会赶紧完成工作。”结束拉丁课之后的小王还会向老师请教动作。“拉丁课打开了我的舞蹈大门,之后还想学习更多的舞蹈。”小王说。

今年10月,35岁的李女士成为拉丁班学员,在“夜校”里找到了新世界。“之前生活主要围绕工作和家庭,来这里上课是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选择学拉丁舞对我而言是一个新鲜尝试,每次上完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幸福。”李女士说。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赵琼 图/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