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整体规划“一院三区”,预计2025年底投入使用

枣庄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整体规划“一院三区”,预计2025年底投入使用

11月15日上午,“凝心聚力推动健康事业 便民惠民增进民生福祉”新闻发布会在枣庄会展中心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枣庄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整体规划“一院三区”,建成后将占地279.2亩、30.6万平方米,总床位2500张。其中新建项目占地112亩、15.2万平方米、新增床位1000张,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枣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王继峰,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张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枣庄医院党委书记王琦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杨雷介绍说,近年来,市卫健委始终坚持以满意枣庄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卫生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找差距补短板、抓突破强弱项,着力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看病就医服务质效。特别是今年,全面启动健康枣庄建设“十大行动”,扎实开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和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专项整治,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放心满意的卫生健康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顺利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为抢抓机遇,2022年7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合作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重大决策,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和14个部门单位组成的工作推进专班,举全市之力创建。经过一年的艰辛努力,2023年7月8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枣庄医院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名单。市政府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纳入2023年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计划三年内建成15个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引进100项先进技术,降低患者就医外传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整体规划“一院三区”,建成后占地279.2亩、30.6万平方米,总床位2500张。其中新建项目占地112亩、15.2万平方米、新增床位1000张,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为方便群众就医,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开展了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专项整治,整治成效已经初步显现,群众就医体验进一步改善,具体有优化诊间结算、一站式服务、床旁出入院、创新延续性护理服务、疼痛综合管理等服务模式,显著提升了就医便捷性,拉长了医疗服务链条。在全省率先实现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门诊诊间结算,受益患者70余万人次。医疗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卫健委还开展了优质医疗资源牵头建设专科联盟、“业务院长”下沉到镇卫生院、万名医护驻点帮扶巡回医疗、名医基层工作站建设等,有效促进了各级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群众健康全方位保障进一步强化。家庭医生服务“六个拓展”、健康积分激励机制、医防融合标准化流程改造试点,有力拓展了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深度,丰富了卫生健康服务的内涵。截至目前,全市接受医防融合、上下协同、一体化诊疗服务的“三高”患者数量达到4.78万人;全市共设置中心村卫生室217个,建设基层名医工作站43家,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中医药事业发展提质增效

强化中医医院能力建设。完成4家公立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针灸科申创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枣庄市中医医院在全国252家中医规培基地中排第32名、全省第4名,3个专业8个专科入选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筑牢中医药基层服务网底。创建基层中医药特色服务示范单位59家、省级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15家,总建筑面积约4000㎡,滕州市智慧中药房入选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揭榜挂帅”项目。拓展中医药文化内涵。持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活动,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4000余人次,2个项目被省卫生健康委评为齐鲁中医药文化优秀研究成果,9人被评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8人被评选为第二批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成功创建4所第二批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6所市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6所市级中医药文化知识角。深化中医药特色疗法“四进”工作,累计服务群众6.9万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药服务认可度。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薛城区、山亭区疾控中心已按照省标准确定新址,其余区(市)均已达标;认真做好实验室设备配置工作,目前26个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A、B类设备配备率均达100%。提升预防接种水平。积极推进疾控中心改革试点,大力推进预防接种单位规范化、数字化、智慧型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全市数字化门诊达68处。薛城区兴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国首家应用AI储发机器人-CRV系统智慧接种门诊。加强传染病防控管理。全面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综合防控,持续做好自然疫源性疾病、疫苗针对传染病、输入传染病监测研判,传染病防控工作基本稳定,截至10月底累计报告各类传染病11357例。提升精神卫生和慢病防控服务水平。滕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亭区精神卫生中心被评为优质服务单位,为500余名严重精神障碍和癫痫患者落实救助措施,精神患者报告患病率为5.51‰,规范管理率98.26%,均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薛城区医院成立慢病中心,探索了从诊断治疗到社区管理及健康干预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市卫健委承担的惠民实事任务与落实省三年提升行动规划统筹推进,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村卫生室设备配备,全市64家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基本标准、62家达到省提升标准、20家达到推荐标准,全部完成老年友善环境整治工作;1674所村卫生室完成智慧随访和康复理疗设备配备,配备率98.35%;217所中心村卫生室配备心电图机等设备。新增选派业务院长6名,持续帮带薄弱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业务骨干人才。开展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依托二、三级医院作为基地开展培训,2023年计划培训基层全科医师10人、骨干人员15人、乡村医生50人。扎实开展“四送四进四提升”活动,印发本市《送家庭医生服务“四进”实施方案》,指导各区(市)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走深走实。推进“智医助理”系统应用,系统自上线以来,共服务2800多名基层医生,开展随访外呼156万余人次,累计通话时长104万余分钟,发送健康提醒短信106万余条,累计处理病历总数210万余份,规范病历数172万余份,提供AI辅诊总数2200万余次,修正诊断数4264个,医学检索数29601次,基层机构病历规范率由20%提升到95%以上,系统应用效果初见成效。

来源: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