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濒危的中华穿山甲种群有望复壮 江西农大科研团队取得重要进展
江西
江西 > 教育 > 正文

极度濒危的中华穿山甲种群有望复壮 江西农大科研团队取得重要进展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芳)记者4月10日从江西农业大学获悉:该校校长、保护生物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魏辅文院士团队在中华穿山甲保护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极度濒危的中华穿山甲种群有望复壮。

▲图1 中华穿山甲采样信息和种群遗传结构

图1 中华穿山甲采样信息和种群遗传结构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分布于尼泊尔、锡金、缅甸和越南北部以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因栖息地丧失、过度利用、气候变化等因素,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目前,该物种保护遗传学研究局限于云南、广东、台湾等地种群,限制了中华穿山甲的科学保护与管理。

▲图2 中华穿山甲种群演化历史

图2 中华穿山甲种群演化历史

为了解决上述科学问题,江西农业大学保护生物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魏辅文院士团队,收集覆盖中华穿山甲主要分布区的11个省份或地区的94个样本,开展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发现中华穿山甲可划分为3个主要遗传支系4个遗传种群。结合样本地理分布信息和物种适宜栖息地分布模拟结果,推断出3个主要遗传支系间的地理分界线。同时,研究团队通过对中华穿山甲种群历史分析发现,种群间的分化主要受更新世气候波动的影响。

研究团队综合评估了中华穿山甲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演化历史和演化潜力,并对每个种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值得一提的是,中华穿山甲种群的有害变异没有显著增加,表明目前采取有效保护管理措施,仍极具希望使该物种种群复壮,保护中华穿山甲为时不晚。

该研究系统厘清了中华穿山甲保护遗传单元、种群历史和演化潜力,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管理建议。研究结果为中华穿山甲的保护管理提供重要科学指导,服务于中华穿山甲等濒危旗舰物种保护的国家需求。该研究结果于4月7日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在线发表,江西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